送陈章甫

2024-07-03 可可诗词网-李颀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诗篇名。唐代李颀作。此诗作于天宝九载,是李颀寄赠友人、描写人物的代表作。陈章甫,江陵人,行第十六,制策登科,官太常博士。隐居嵩山廿余载,与李颀所居颍阳相邻。故二人相识,交谊甚厚。全诗表现了诗人坦荡不羁的性格和旷达豪放的情怀。诗人仕途坎坷,诗中流露出悲伤惆怅之情,但无低沉哀惋之态,确为盛唐佳作妙品。原诗如下:“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送陈章甫》
    .[唐].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 《送陈章甫》
    .[唐].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 《送陳章甫》
    .[唐].李頎.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逐句翻译】
    四月南风大麦黄,四月里南风劲吹大麦黄,
     
    枣花未落桐叶长。枣树花未落桐树叶阔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早晨告别青山傍晚还见,
     
    嘶马出门思旧乡。骑马出门马鸣似思故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②,章甫兄立身处世多坦荡,
     
    虬须虎眉仍大颡③。胡须卷眉毛长额头宽广。
     
    腹中贮书一万卷,腹囊中贮藏着书一万卷,
     
    不肯低头在草莽④。不肯俯身低头埋没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⑤,在东门你买酒痛饮我曹,
     
    心轻万事如鸿毛。看轻人间事如鸿雁细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白日里醉卧不知天已晚,
     
    有时空望孤云高。有时望空中孤云觉清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⑥,长河浪高连接天边云黑,
     
    津口停舟渡不得。渡头停泊的船只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⑦,你这个游宦者尚未到家,
     
    洛阳行子空叹息⑧。我这个出行者只有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听说你故园相识朋友多,
     
    罢官昨日今如何? 昨日罢官今情景又如何?
  • ①陈章甫:才学之士,久隐居嵩山,也是诗人的好友。甫尝应制科及第,因 未登记户口,吏部不予录取。他上书力争后,方破例录取。此事深受天下士人推崇,使 之名传天下。
     
    ②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
     
    ③虬须:卷曲的胡须。大颡:宽脑门。
     
    ④草莽: 泛指荒野之地,喻在野。《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
     
    ⑤曹: 辈。
     
    ⑥长河浪头:实写渡口风浪,暗喻仕途险恶。
     
    ⑦郑国游人:指陈章甫。郑国,春秋 时国名,为韩所灭。在今陕西华县境。
     
    ⑧洛阳行子:诗人自称。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主题在唐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要写出新意很不容易,李颀这首送别诗就有它的新意所在。与其他叙事性的诗歌一样,前两联是交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诗歌先用了几种常见的意象提供这些信息。南风、大麦、枣花、桐叶营造出初夏的季节。

              第二联是说送人还乡。

            三四两联正面描写陈章甫其人心胸坦荡、形象高伟、满腹经纶和志操高远的品质。

            五六两联才写到送别之前的情景,两人饮酒作别时,作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陈章甫的不甘风尘、高洁无伦的节操。

           七八两联直写送别,以黄河之浪和渡口之险象征人生路途的艰难。第八联的意思是,作者对陈章甫离别归家的一种感伤,“郑国游人”指陈章甫,“洛阳行子” 指作者自己,其实这两句是互文的手法,他们两人都是客游郑、洛 (是同一个地方) 的游子,归去的虽然是陈章甫,而作者何尝没有此意! 叹息的虽是作者,而陈章甫难道没有叹息! 作者借送别落魄之客抒写自己的不遇之悲。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此诗有别于其他送别诗的地方,它是说,听说因为不得志而被迫辞官归隐家乡的老朋友很多,而他们归去之后,现在的处境和心情又该如何呢? 言外之意是,有才能者 (与作者相识的朋友们自然都是才学满腹的) 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只好纷纷退隐山林,他们罢官了,真能纵情山水,忘忧解愁吗?但愿如此,希望失意的陈章甫真正能找到精神的归宿,也暗示自己虽然现在还在寻找机会,但将来也必然要走上这条退隐之路。
     
             此诗在结构上很清晰,除末句外,都是两联为一组,表达的意思也是一层一层展开的。理解这首诗要掌握两个关键。一个是古人尤其是唐代人对政治理想充满高涨的热情,一般读书人所走的路是“读书——漫游——科举”,一部分入仕的人走上为官之道,另一部分失意之人流落江湖,最后只好退居山林,似乎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此诗送别的地点在洛阳,说明他们是在政治中心寻找发展的机会,但是一直都是怀才不遇、愤懑伴随着这些读书人。此诗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种不遇之悲。第二,此诗运用了一种主客体互相照应的写作方式,即,凡是写到对象时,都是一面镜子,从对象身上正可见作者自己的影像。陈章甫不得志,其实也是说作者自己不得志; 对象的心胸、学识和节操其实也是作者自己品质的写照; 陈章甫要归隐旧林,是说自己也有此意。所以,虽说是送别诗,其实也是明志诗,这就是此诗的妙处所在。
     
  •      这是一首描写人物的送别诗,是诗人的代表作。陈章甫虽被破例录用,但 仕途不顺,后罢官归去,李颀送他至渡口,写此诗以赠之。起笔四句用平声阳韵,轻快 舒坦,极富乡情。初夏天气,南风柔和,大麦泛黄,枣花未落,桐叶繁盛;策马出门,朝别 青山,晚伴青山,一路前行,马鸣萧萧,能不思念旧乡之亲友、怀想林泉隐居之悠闲?此 言不屑于仕途前程,向往隐士山林的生活,表现出一种旷达的情怀。接着四句转上声 养韵,写陈章甫的仪表、品格、学识、志向。这四句言陈章甫立身高洁,处事坦荡,豪迈 不羁;他脑门宽阔,胡须卷曲,虎眉龙目,相貌堂堂;他学富五车,腹贮万卷;他不甘沦落, 志在入世。紧跟四句再转平声豪韵,写他与世俗官场的污浊不合,表现他的脱略、清高。 他放任自由,常常酤酒买醉,看轻时事,如同鸿毛;他醉卧避官,不知昼夜,他仰望孤云, 自觉清高。以上八句,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赞美陈章甫的志节操守、坦荡放任、特立清 高,笔墨尤为精彩。他的处世态度决定了他罢官归乡的人生道路。下面四句又转入声 职韵,极写仕途险恶,感叹命运的不可知。“长河”二句实写风急浪高,连接蔽空之黑云, 船不能渡,暗喻仕途和人生道路的险恶,无人援助救济。下二句言,一个罢官归家,一 个留官相送,一个“未及家”,一个“空叹息”,二人均无着落,只有凄凉、惆怅,真个是“同 为天涯沦落人”啊! 末二句用平声歌韵,以试问的口气,写世态炎凉,友人返乡后的情 况,似不可知而实可知也。此诗描写细腻,笔调轻松,作语旷达,豪迈俊爽,不写失意、 离别之苦愁,可谓别具一格也。
     

  •     李颀的赠别诗,善于运用传神之笔,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特征,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陈章甫是位“一卧嵩丘,二十余载” 的志士高人,这首诗以赞慕的口吻,简净的笔墨,出色描绘了陈章甫的磊落胸怀,高洁自守的节操和耿介傲世的个性,同时表达了挚友之间离别的依恋不舍和惆怅心情。
     
        起首四句先点出此次送别的环境、节候及情绪。诗人用轻快的笔调,鲜丽的色彩,勾勒出一幅初夏风光图:四月南风习习,田野里大麦正是一片金黄; 枣花未落,桐叶渐结成荫; 四周青山,一路作伴,骏马欢驰,不时嘶鸣,一派清新宜人的田园风光,不禁也勾起诗人的一阵思乡之情。方东树曾评此诗开头的描写是 “奇景涌出”,诗人正是借此 “奇景”表示对于友人归隐故乡的企慕与肯定。
     
         中间八句是塑造陈章甫形象的重点段落。诗人抓住陈章甫的内心和外貌特征,用简练鲜明的语言,速写素描的手法,将一位自负清高、不同流俗的高士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陈侯”四句,先从总体上写出陈章甫的与众不同,他襟怀坦荡,胸藏万卷,有着豪爽出奇的相貌,犟直的性格和非凡的抱负。“虬须虎眉仍大颡”,全诗只此一句从正面描写其容貌,犹如一幅逼真的肖像素描,不仅抓住了陈章甫的外貌特征,而且也能显示其性格特点,刻画得传神之至。“腹中”二句写陈章甫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抱有经邦济世的大志,积极出山入仕,不肯混同凡庸之辈碌碌终生,老死山林。陈章甫曾于玄宗时应举制科,吏部因他无籍而不予录取,后经他上书申诉,始得登科。“不肯低头在草莽” 当即指此次应举事。
     
        “东门”四句就此次送别进一步刻画陈章甫的形象。陈章甫登第后官至太常博士,后被罢官归乡。这首诗可能即是诗人此次送陈章甫归乡时所作。诗人直接从这次被罢官说起,写陈章甫不以功名为累,不以罢官婴心,轻视世事,脱略形迹,却能看重友情,欢饮至醉。“有时空望孤云高”,写他脱尽尘俗,寄托孤云的清高志尚,也反映出他在做官时不肯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洁身自重的高尚品节。
     
       “长河”六句紧承上段,结出送别情意。长河浪险,津梁无渡,既是实记送别时情景,又暗寓陈章甫在仕途上遭遇艰险,而又缺乏援济,不得不去官还乡,归隐山林。“郑国”二句写出了诗人对于友人的依依惜别情思和无力援助的深沉感慨。末二句诗人悬想陈章甫返归故林之后情景,借以表达对友人的安慰之情。陈章甫本是志在山林的高洁之士,如今去官归隐,正遂其初志,况故林相识颇多,此次旧友重逢,定会欢迎他的重返山林。而末句以反问作结,尤显得意味深长,余韵无穷。
     
      这首诗以出色的景物描写开头,为全篇定下轻快明朗的基调,增色不少,使整首诗情采兼胜,诗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声调激昂,感情深婉。方东树曾评其诗 “缠绵情韵,自然深至”,此诗亦具有此种特色。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