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外上人
诗词简介: 此诗约作于大历十二至十四年(773—775)之间,时刘长卿在睦州司马任。方外:僧人名,李白有《登巴陵西阁赠衡岳寺僧方外》,当即此人。刘长卿又有《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萧使君》诗,萧使君为萧复,大历十二至十四年间在常州刺史任。上人:对僧人的尊称。诗中写僧人如浮云野鹤,不会居于尘世。后二句又戏劝其不要居于人所共知的沃洲山,言外有讥刺时人借隐居以求名之意。笔调轻灵,意境含蓄。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送上人》.[唐].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 《 sònɡ fānɡ wài shànɡ rén 》《 送 方 外 上 人 》.[ tánɡ ]. liú zhǎnɡ qīnɡ..[ 唐 ]. 刘 长 卿 .ɡū yún jiānɡ yě hè , qǐ xiànɡ rén jiān zhù 。孤 云 将 野 鹤 , 岂 向 人 间 住 。mò mǎi wò zhōu shān , shí rén yǐ zhī chù 。莫 买 沃 洲 山 , 时 人 已 知 处 。
- 《送方外上人》.[唐].劉長卿.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 ①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后用为对僧人的尊称。②将:与、共。③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相传为晋代高僧支遁放鹤养马处,有放鹤峰、养马坡。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是一首含有戏谑之意的送行诗,送的上人是诗僧灵沏。《园觉要览》 中说: “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曰上人。”上人当然是对僧人的 尊称。“孤云”即孤独的一片云。“将”,送的意思,是紧切题目而来的。 “野鹤”喻指“上人”,诗的起句就开宗明义的点题并道出全诗主旨。用天 上的仙禽“野鹤”来比喻人间的诗僧灵沏上人,既有恰合身份的地方,又把 他推到十分高洁的境地。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像这样的人怎么能在 俗世人间居住呢?反诘的语气把“上人”的高雅又推向更高的层次上去。第 三句更具体地指明: 切莫买下沃洲山! 何故不能隐居此地以学道呢?那里虽 是福地,当然可买地修行,但是知道它的人已经很多,已被时人识破了,已 染上俗尘了,“上人”所居之地谅必别有清静的天地。沃洲山,在越州剡县 南(今浙江省新昌县东),相传晋代名僧支遁曾在此放鹤养马,有放鹤峰和 养马坡。是道家的第十二福地。这样的胜地诗人却何以劝阻“上人”不要前 往呢?这很明确表现出诗人讥讽上人“入山不深”的戏谑之意。刘长卿的送别诗不少,或画图优美,或含情脉脉,或深情寄托都有其风 格体现,而这首诗却以通俗的词句,轻松流畅的笔调,在幽默的议论中在他 风格中开出一枝异样的花来。
- 此诗以天上“野鹤” 比喻人间的 “上人”,恰合身分。出家人闲云野鹤,去来无踪,不以人间俗事为累。因此,诗人此次既然是送别僧人,用“野鹤” 来形容僧人行踪乃至心态,自然十分合适。“岂向人间住” 一句强调了出家人不食人间烟火的品格。但诗人言犹未尽。诗人劝僧人,既然已为僧人,索性就清净到极致,不要住到像沃洲山那样有名的地方,因为知道它的人已经很多了。要住,就住到冷僻无人知的地方,做一个真正的高僧。
诗中从野鹤凌云飞去,比喻僧人归居山中,不恋俗世。后两句推进一步,意谓真要脱离红尘,就不要到那些时人所熟悉的名山福地去,因为在那里还是要和俗客来往的。唐代有些僧人,常和达官贵人来往,借以提高身价,并不真要出世离俗。作者可能是针对这种情况,来抒发他的感慨的。
可见,这虽是一首送别诗,其中却有调侃之意。既然沃洲山已为时人所知,就不再为佛家清净之地了。一个真正的高僧,就不该选择这样的地方修行。诗人此诗中对僧人的劝告,是委婉曲折的。 -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杨,字源澄,会稽 (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与刘禹锡、刘长卿、吕温交 往甚密,互有诗相赠,享誉当时诗坛。刘长卿为灵澈留下许多诗作,多为 送别,都表达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和惜别不舍之情。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指的正是灵澈。诗人以野鹤喻灵澈, 恰合其身份。后二句含有讥讽灵澈入山不深的意味,讽劝其不应到沃洲 山去凑热闹,那个地方已被世人所熟知,不能说是隐居之地,应另寻福地。 清代孙洙在《唐诗三百首》中说:“即终南捷径之意。”诗中第一、二句说孤云陪伴着野鹤居住在天上,又怎么能到人间来住 呢?“野鹤”指的是世外高人,超脱世俗之人,这里指的是灵澈上人。而反 问的语气突出了上人的清高,也为下文对入山隐居提出的警示埋下伏笔。 以孤云野鹤为例来引出上人不该隐居在俗地的道理更易于理解,也更有 说服力。诗中第三、四句说不要买沃洲山这样时人尽知的名山来归隐,沃洲山 在当时是名山,即为众人皆知的世俗之地,象征俗地不适合隐居。清代沈 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道:“有‘三宿桑下,已嫌其迟’意,盖讽之也。”言 语委婉带有一点讽刺的意味,隐含揶揄灵澈入山不深。但作为好友能够 提醒灵澈归隐应深,不应与世俗纠葛过多,也足见友谊深厚。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并未见直言惜别不舍之情抑或是挽留。前两 句用孤云野鹤作为例子,从正面规劝灵澈想要当孤云野鹤,就应当隐居, 而隐居也应当透彻,从而引出后两句诗。其中也隐含了做事不应三心二 意的道理,既然选择了隐居山中,就不应选择世俗名山之地,应当远离尘 世纷扰,安于淡泊。诗人的诗大多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清代宋宗元在《网师 园唐诗笺》中评价诗人道:“峭刻浑成。”即文笔锐利之意。诗中直言“岂向 人间住”、“莫买沃洲山”,都足见笔尖犀利肃穆。虽无直说惜别之情,但通 读全诗,领会个中婉言劝勉之后,自然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好友的浓浓情 义。
今日更新
-
听弹琴
[2018-06-03]
-
长沙过贾谊宅
[2018-06-03]
-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
[2018-06-03]
-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2018-06-02]
-
新年作
[2018-06-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