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诗词简介:
此诗写于玄宗天宝元年(742)。当时,诗人被贬江宁(今南京市),送友人辛 渐乘舟东下,经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归洛阳。首句写夜雨潇潇,江天蒙蒙,寒意浓浓。 一个“连”字,道出江天迷蒙,烟雨笼罩;一个“寒”字,暗示了愁思绵绵,缠绕心头。此句 写愁,不在窗前月下,不在梧桐庭院,而在水天相连、浩渺无边的江上,意境是多么的壮 阔高远啊! 次句言友人平明登舟而去,渐渐隐没,诗人远望江北孤寂矗立之楚山,能不 更觉孤独? 这个“孤”字,也是极有情味的。诗人曾遭谤议,屡遭贬黜,颠沛流离,故有 后二句,如果洛阳亲友,问我之行藏,当言我的一片冰心,仍置于玉壶之中啊! 这里用 “玉壶”之典,喻己品格之高洁也。俞陛云也说“玉壶本纯洁之品,更置一片冰心,可谓 纤尘不染”。又言“对洛阳亲友之意,乃自愿隐沦,毋烦招致。洛阳虽好,宁动冰心?”。 (《诗境浅说》续编二)“作此诗时,诗人正遭谤议,更兼寒雨连天,好友远行,其心境可想 而知,在此孤独难堪之际,诗人犹能高标独立,其清刚傲然之气极富魅力。”(陈文新《中 国古代文学》上)此诗之为人称道,乃因王昌龄淡泊退让,能借送友人之际,自抒胸臆, 其词何其高雅俊洁! 其格何其劲健爽朗! 诗人的胸怀又是多么开朗潇洒啊! 其形象 又是多么孤介傲然、冰清玉洁啊! 此诗用意深婉,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天然浑成,清空 明澈,含蕴无穷,不愧为“诗家天子”之作也。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 fú rónɡ lóu sònɡ xīn jiàn èr shǒu ( qí yī ) 》《 芙 蓉 楼 送 辛 渐 二 首 ( 其 一 ) 》.[ tánɡ ]. wánɡ chānɡ línɡ..[ 唐 ]. 王 昌 龄 .hán yǔ lián jiānɡ yè rù wú , pínɡ mínɡ sònɡ kè chǔ shān ɡū 。寒 雨 连 江 夜 入 吴 , 平 明 送 客 楚 山 孤 。luò yánɡ qīn yǒu rú xiānɡ wèn , yí piàn bīnɡ xīn zài yù hú 。洛 阳 亲 友 如 相 问 , 一 片 冰 心 在 玉 壶 。
-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壹)》.[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 迷蒙的烟雨呀,笼置着整条大江。寒凉的秋意呀,连夜来到了吴楚地方。清晨,天刚晴朗、我为你送行,在芙蓉楼上。极目远眺,平野清旷,孤零零地兀立的楚山呀,最使人心伤。呵,辛渐,到洛阳,亲友们若问起我景况,别的都毋须多讲;就托你捎去一句话——我的心,仍象冰一样,在玉壶中闪光!
【译】烟雨在夜色里飞入吴江,江天一片迷茫。清晨时,我为你送行,远处耸立着楚山那孤独的峰岗。洛阳的亲友呵,如果——探询我的情况,请转告说:我的心就像冰片在玉壶中晶莹透亮! - ①芙蓉楼:原名西山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分别的头天晚上,诗人在此为朋友辛渐饯别。②吴:镇江属古吴地。③楚山:楚地的山。镇江一带,吴越亡后归楚,故称。④冰心:像冰一般莹洁的心。玉壶:玉石做的壶,比喻高洁。此诗末句是从鲍照的“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演化出来的,来比喻人心纯洁如内怀冰清,外涵玉润而光明澄澈、表里如一。
- 【集评】 明·唐汝询:“此亦被谪入吴,逢辛赴洛,而有是叹也。言我方冒雨夜行,君则依山晓发,不胜跋涉之苦。倘亲友问我之行藏,当言心如冰冷,日就清虚,不复为宦情所牵矣。”(《唐诗解》卷二十六)明·周珽:“神骨莹然如玉。”(《唐诗选脉会通》卷五十二)清·黄叔灿:“上二句送时情景,下二句托寄之言。自述心地莹洁,无尘可滓。本传言少伯‘不护细行’,或有为而云。”(《唐诗笺注》卷八)【总案】 此诗上联写景,寓情于景;下联唯托行者传言亲友,言己宦情已薄,德行如故,如一片冰心贮之玉壶,淡然无所挂碍。诗题为《芙蓉楼送辛渐》,然既不描写芙蓉楼,也不及辛渐之事,全在自矢清操。如此写法,似不扣题,其实自创新格,开送别诗另一法门。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题中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 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 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 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 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 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 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 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 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 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 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 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 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像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 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 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 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 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 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 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 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 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 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 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在玉壶。”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 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 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 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 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是大有深意的。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 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 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 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里 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 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 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 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 阳亲友的深情。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 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 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 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 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 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 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 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 此诗作于江宁丞任上,诗人的好友辛渐正要北上洛阳。唐人惯例,亲朋好友离别,送者往往陪送一天路程,在客舍小住一宿,第二天早上正式分手。王昌龄这次就从江宁送辛渐到润州(郡名丹阳,今镇江),辛将由运河取道北上。润州西北城楼叫芙蓉楼,当日饯宴就设在楼上。润州地处楚尾吴头,在大江南岸,北面有北固山、金山等。前两句的表层意义是雨夜行船送客到润州,已临吴地;第二天早上客即离去,只留下孤独的楚山。“夜入吴”的本来是人,但紧接“寒雨连江”为言,似乎这无边烟雨也是从江宁追到润州来的,对于别情是重重的一笔烘托。“楚山孤”则更多地带有主观感情色彩,这“孤”主要是心理上的感觉。一般地讲,好友的突然离去,总会使人产生孤单的感觉;特殊地讲,一个遭遇到不公正待遇的正直的人,在心理上更需要亲友的理解和支持。辛渐的离去,自然会使王昌龄感到特别失落。所以这个“孤”字分量很沉,它直接逼出以下的表白。王昌龄是京兆人,在洛阳亦有亲友,因为辛渐今番前往洛阳即王昌龄当然会有所嘱托。给远方友人一般地捎个口信,只要“平安”二字就行。而王昌龄的口信却特别:“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细味这句话,不是问候性,而是表白性的;而且还加上了“如相间”三字,这就耐人玩味了。这两句诗通常被解释作“言已不牵于宦情”(沈德潜),分明是受鲍照“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的暗示太深,对王昌龄有点不关痛痒;更普遍的是被引用着表友谊之纯洁,不是诗的本意。须知王昌龄当时是贬在江宁,为官方舆论所不容,而他又是一个名气很大的诗人,这无疑更助长了某些流言蜚语的传播。所以辛渐此去洛阳,王昌龄首先想到亲友们一定会向辛渐打听关于他的情况,——关于事情的真相,关于他本人对此的态度。所以诗人王昌龄想到了这么一句话。“玉壶”一辞出自鲍诗,“冰心”一辞见于《宋书》陆徽语(“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这两个美好的意象迭加在一起,成了一个清心玉映、高洁狷介之士化身。形象地表明诗人的清白,没有可以愧对亲友之处,和他不为贬谪迫害打击所动的态度。美的语言也昭示着美的心灵,王昌龄正是以这首诗,不但得到辛渐的理解,洛阳亲友的理解,也得到千古读者的理解和同情。
- 唐开元25年,王昌龄曾获罪被谪岭南。27年遇赦,翌年被任命为江宁丞。此诗写于江宁丞任内,原有二首,此其一。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角。辛渐是王昌龄的好友,事迹不详。诗人半生坎坷,此时在芙蓉楼与辛渐话别,送好友北归,心中自然会有难以排遣的离情别绪,又有联系自己身世遭遇而产生的抑郁、愁怅以及矢志不移的情怀。万千思绪化为这言简意赅,饱蘸深情的四句诗。诗一开头即创造了一种送别时特有的凄冷、伤怀的意境。凄风冷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雨寒江也寒,整个吴地一片萧索悲凉。天明了,雨虽然停止,但水冷山寒,雨后的楚山更显得形影相吊,寂寞孤单。第一句中的“寒”字及第二句中的“孤”字,虽是自然氛围的如实描绘,其实也是诗人心境的寄托和写照。山山水水似乎也有情有意,为送别涂抹上一层悲凉色彩。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这凄清的氛围中,被它彻底压垮,从而不能自拔。如果那样,这首诗则难免会有太多的悲愁和泪水了。三、四句是一个转折,是对辛渐的郑重嘱托,也是借此表明自己的心迹和操守。诗人要辛渐带给洛阳亲友的是一句掷地有声的誓言:“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即陆机在《汉高祖功臣颂》中所谓“心若怀冰”之意,用“冰”来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即鲍照在《白头吟》中所谓“直如青丝绳,清如玉壶冰”之意。“玉壶冰”可比喻清白、纯洁,这是指一个人的品质而言。同时,“玉壶”还可以比喻为官清廉。姚崇曾写过一篇《冰壶诫》,认为廉洁之官当如冰壶一样,“洞澈无瑕,澄空见底”。要“内怀冰清,外涵玉润”。在这里王昌龄之所以用“冰心玉壶”自勉自比,绝非随便说说而已,而是有感而发,有所指的。据王昌龄的同代人殷璠所说,王昌龄曾因“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再历遐荒,使知音都叹惜。”这其中可能有许多诬陷、误解和委屈。王昌龄让辛渐捎给洛阳亲友的一句话,既是对谤议沸腾的反击,也是对知音者的回答。诗的主旨,诗的精华全在结尾这一句上了。明白了这些,我们自然不难体味到为什么诗人在芙蓉楼送客时,会有那么浓重的寒与孤之感。心情如此,当然面前的山河会易色,花月也会改容。景衬托了情,情反映着景。这首诗真可谓奇妙而又自然的将景情交融,达到了高超的境界。
今日更新
-
出塞二首·其二
[2018-05-31]
-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2018-05-30]
-
塞下曲四首(其一)
[2018-05-30]
-
闺怨
[2018-05-29]
-
春宫怨
[2018-05-2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