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次盱眙县

2023-04-03 可可诗词网-韦应物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写旅途中思乡念亲的诗。德宗建中四年(783)夏,诗人离开长安 赴滁州,经过盱眙县,晚泊淮水边小镇驿馆,思乡难眠而作此诗。一、二句言夕泊馆驿。 二句连用“落”“逗”“停”“临”一串四个动词,写出了泊船盱眙的情况。一个“孤”字,可 知驿馆的孤寂、凄清,亦见出诗人旅途孤独寂寞的心情,为全诗定下了愁思的基调。三、 四句写途遇风波。叠字“浩浩”“冥冥”,用得极妙。前者写出了江天空阔、水波浩渺的 景象;后者写出了太阳西沉、暮色昏暗的情状。这秋江落日的景象宏阔、苍茫,而给人 以凄清、悲凉之感。五、六句描绘驿馆暮景。山村渐趋昏暗,人们都归来家园;雪白芦 花洲上,落下栖息群雁。此乃诗人孤驿所见秋日黄昏景象,一片萧索。此六句之中的 “落帆”“孤驿”“风波”“落日”“山郭”“芦花”“群雁”等诸多意象,构成了一幅空旷、苍凉、 凄清的孤馆秋江风景图。

         末二句写诗人独寝情状。独自高卧,忽忆京都亲人,听钟声 传来,辗转彻夜难眠。此二句点出思乡的主旨。纵观全诗,诗人善用平淡舒缓之笔描 写秋水等景物,包含的意象众多,其构思的环境,渲染的氛围,都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孤 独凄清的心境,做到了通篇情景交融。此诗与张继的《枫桥夜泊》有着同样的情怀,只 不过张诗更为精炼紧凑,不如韦诗安详平和罢了。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夕次盱眙县》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 《 xī cì xū yí xiàn 》 
    《 夕 次 盱 眙 县   》 
    .[ tánɡ ]. wéi yīnɡ wù.
    .[ 唐   ]. 韦  应   物.
    luò fān dòu huái zhèn , tínɡ fǎnɡ lín ɡū yì 。 
    落  帆  逗  淮   镇   , 停   舫   临  孤 驿 。 
    hào hào fēnɡ qǐ bō , mínɡ mínɡ rì chén xī 。 
    浩  浩  风   起 波 , 冥   冥   日 沉   夕 。 
    rén ɡuī shān ɡuō àn , yàn xià lú zhōu bái 。 
    人  归  山   郭  暗 , 雁  下  芦 洲   白  。 
    dú yè yì qín ɡuān , tīnɡ zhōnɡ wèi mián kè 。 
    独 夜 忆 秦  关   , 听   钟    未  眠   客 。 
  • 《夕次盱眙縣》
    .[唐].韋應物.
    落帆逗淮鎮,停舫臨孤驛。
    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
    獨夜憶秦關,聽鐘未眠客。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翻译】

    落帆逗淮镇,落下樯帆停留在淮镇,
    停舫临孤驿。泊舟靠近孤独的馆驿。
    浩浩风起波,浩大的江风掀起洪波,
    冥冥日沉夕。黄昏的夕阳沉没无迹。
    人归山郭暗,人们归来时山村晦暗,
    雁下芦洲白。大雁栖洲芦花儿雪白。
    独夜忆秦关,独自夜晚思长安故园,
    听钟未眠客。听钟声我是未眠羁客。

     
  • ①盱眙:县名,属江苏省,在淮水南岸。
     
    ②逗淮镇:停留在淮水旁的小镇。 逗,止住,停留。淮镇,指盱眙。
     
    ③驿:即驿站,供驿使、官员旅途休息歇宿的馆舍。
     
    ④浩浩:盛大、旷远貌。《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 天。”
     
    ⑤冥冥:昏暗貌。
     
    ⑥山郭:山城、山村,也指山边的村落、村寨。杜甫《秋兴》之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红楼坐翠微。”
     
    ⑦芦洲:长满芦苇的水洲。
     
    ⑧秦关:秦地关塞。晋 张华《萧史曲》:“龙飞逸天路,凤起出秦关。”这里指关中地区,即长安。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上任苏州任刺史途中所作。诗歌主要写停宿江苏盱眙县,羁旅思乡之情。
     
          首联交代停宿地点。在淮河边的城镇盱眙县卸下船帆,停泊在专供邮传和官吏旅途中住宿的地方。“淮镇”,指淮水边上的城镇盱眙县。“孤”,指 “驿”的附近无其他房舍,比较孤单; 以环境衬托人物心理,环境的孤单引发环境中人的孤独情怀。“驿”,指驿站。
     
          颔联描写傍晚的苍茫景象。夕阳西沉暮色苍茫之时,江面上风浪很大,已没有了行船,视线渐渐模糊,无法吸引诗人的注意力。开阔画面的展示,也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思念。
     
          颈联描绘人归雁宿、各安其居的祥和图画。诗人由远及近,收回视线: 夜幕降临的时候,只见劳作的人们扛着犁、荷着锄纷纷归家; 飞雁也纷纷停落在白色的芦苇丛中,结束一天的劳累。这样的所见更催生了诗人的怀乡之情。
     
          结联承前三联的描述,自然地表达羁愁旅思,揭示主题。独自一人在万籁俱静的深夜结束了所见,只能回忆故乡长安的人事物,越回忆越不能入眠,远处寺庙传来的钟声又不断地提醒诗人客居他乡。“听钟”,唐代寺庙夜晚有打钟的习俗。“客”,诗人自指。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叙为主,语言平实。意境苍茫,从大处落笔,“孤”来自于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浩浩”、“冥冥”、“郭暗”、“芦洲” 都是远观,“忆秦关”、“听钟” 跨越空间距离。
  •        “落帆”与“停舫”前因后果,暗扣题中“次”字,既在淮河小镇,“驿”本不该有“孤”意,诗人旅途行至此地,举目无亲,虽有人而不识,所以诗人认为处于人烟并不稀少的驿也“孤”了。接下二句更令人感到孤单:呼啸的长风吹起波浪翻腾,淡淡夕阳静静西沉。“夕”应题目,又在点明羁旅之人最怕的时刻来了。三四句叙写,既是对诗人孤独感的推进渲染,又和尾二句对比。“人归”、“雁下”时刻,诗人独对“山郭暗”,自赏“芦洲白”;夜深人静,诗人自然更为孤独。紧接着诗人把怀乡之情和盘托出:如此思乡,还能入睡吗?只好听那远处的钟鸣了。
     
         诗人以眼前之景来描写自己羁旅的惆怅,并以景物来加深这种哀愁,层层渲染,然后以对比突出孤独难禁的思乡情感。
  •  
          此诗作于唐建中三年 (782)夏,韦应物自京赴滁州途中。 诗人曾夜宿江苏盱眙,乃赋诗以抒 乡愁。
     
          开头两句,交代了诗人行程的时 间地点以及事由。时间是落帆之时, 黄昏已近。地点是淮镇,即盱眙,唐 时盱眙属淮南道楚州,故有“淮镇”之 说。诗人停船靠岸,在这偏僻的“孤 驿”歇息。“驿”是唐代供邮差和官员 旅宿的水陆交通站,诗人当晚在此歇 息,以缓一路奔波之苦。从“落帆”与 “孤驿”之意象,奠定了全诗凄冷孤 寂,愁绪满怀的感情基调。
     
          三、四句以叠字写景,状傍晚时分盱眙的秋貌。“浩浩”,形容秋风之 阔大强劲。“冥冥”,形象地描摹出黄昏时分阳光欲明又暗的交融状态。 秋风乍起,水波荡漾,暮色明暗,夕阳西下。如此凄清凄凉之景象,对于游 宦在外、漂泊异乡的孤独诗人来说,其中的愁苦与郁闷,无形中又更深 一层。

         五、六句依然写景,但诗人由远及近,描绘出身边事物的生存状态。 此时,山郭城池愈发昏暗了,夜色降临,劳作的人们纷纷回到家中。芦苇 丛生的水泽一片灰白,正好供南下飞翔的大雁们暂时休憩。此二句向为 人所称道,被认为是韦应物写景状物的名句。一是夜色“暗”与“白”的对 比,状绘出栩栩如生的夕暗之态。二是寓情于景,以人雁归宿的情状,反 衬出诗人孤身一人,客居异乡,无家可归的凄凉惆怅。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在一系列精心渲染的写景状物的铺垫之 下,作者那如春江之水的愁绪终于汩汩而出。在这凄清孤独的夜晚,尤其 是身在异乡,又适逢孤身一人,又经历人雁归宿的衬托,诗人对故乡长安 的思念该是多么强烈?也难怪作者要一路听钟,彻夜未眠了。
     
          韦应物诗作颇丰,尤善于五言,与王维并称为“五言之宗匠”(张戒《岁 寒堂诗话》)。就此诗而言,诗人将大量篇幅用于写景状物,极尽描写盱眙 夜色之能事,处处写“夕”,如“落帆”、“冥冥”、“山郭暗”、“芦洲白”等,其妙 处在于,看似“淡然无意,而真率之气自不可掩”(清乔亿《剑溪说诗》)。此 外,诗人特别擅长于以物寓情,借景抒情。透过那些生动精致,有血有肉 的物象,我们分明可窥见作者浓郁得化不开的羁旅思乡之情,以及对生命 意义的深层体验。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