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写诗人与故人异地相逢的诗。诗题虽言“喜会”,却抒发了“此日 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的悲喜交集的感情。首联用笔概括,写江汉做客期间与 故人的交谊:常常欢聚,买醉而归。此联写欢聚,写友谊,似乎要从回忆中得到慰藉,却 引出了岁月蹉跎的悲哀。颔联写阔别。
分别十年,二人像天边的浮云,东流西散;岁月 悠悠,像流水淘洗这世间。此联用典一跌,写岁月如流,年华易逝;暗示人生漂泊不定, 人世变幻无常,流露出阔别的伤感。此联表现时间最长,空间最宽,人事最杂,十个字 囊括了十年的一切。且两句用流水对,尤显自然流畅,洗练概括。“浮云”“流水”,乃虚 拟之景,借以抒发主观感情,表现别离伤感,可见其熔裁之功夫。前二联用笔从略,十 分疏朗。
颈联回到本题,写会面的喜悲之感:今日在淮上与梁州老友相遇,畅饮欢笑, 情真意挚,依然如旧;可是互见头发稀疏,两鬓已斑,能无感慨?此联写人之衰老,悲情 可见,亦含有漂泊不定之感。且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尾联上句 反诘,下句以景结情。此写满山红树,秋光绚烂,令人留恋喜爱,这个结尾表明韦应物 的“退隐是寻求自我慰藉,带着一种看透世情的感慨和无奈”,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后二联写环境、形貌和人的心思,用笔细密,突出了主体。此诗善于裁剪,疏密相间,详 略得当,且对仗工整,语言洗练,自然流畅。
分别十年,二人像天边的浮云,东流西散;岁月 悠悠,像流水淘洗这世间。此联用典一跌,写岁月如流,年华易逝;暗示人生漂泊不定, 人世变幻无常,流露出阔别的伤感。此联表现时间最长,空间最宽,人事最杂,十个字 囊括了十年的一切。且两句用流水对,尤显自然流畅,洗练概括。“浮云”“流水”,乃虚 拟之景,借以抒发主观感情,表现别离伤感,可见其熔裁之功夫。前二联用笔从略,十 分疏朗。
颈联回到本题,写会面的喜悲之感:今日在淮上与梁州老友相遇,畅饮欢笑, 情真意挚,依然如旧;可是互见头发稀疏,两鬓已斑,能无感慨?此联写人之衰老,悲情 可见,亦含有漂泊不定之感。且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尾联上句 反诘,下句以景结情。此写满山红树,秋光绚烂,令人留恋喜爱,这个结尾表明韦应物 的“退隐是寻求自我慰藉,带着一种看透世情的感慨和无奈”,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后二联写环境、形貌和人的心思,用笔细密,突出了主体。此诗善于裁剪,疏密相间,详 略得当,且对仗工整,语言洗练,自然流畅。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唐].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 《 huái shànɡ xǐ huì liánɡ chuān ɡù rén 》《 淮 上 喜 会 梁 川 故 人 》.[ tánɡ ]. wéi yīnɡ wù..[ 唐 ]. 韦 应 物.jiānɡ hàn cénɡ wéi kè , xiānɡ fénɡ měi zuì hái 。江 汉 曾 为 客 , 相 逢 每 醉 还 。fú yún yì bié hòu , liú shuǐ shí nián jiān 。浮 云 一 别 后 , 流 水 十 年 间 。huān xiào qínɡ rú jiù , xiāo shū bìn yǐ bān 。欢 笑 情 如 旧 , 萧 疏 鬓 已 斑 。hé yīn běi ɡuī qù , huái shànɡ duì qiū shān 。何 因 北 归 去 , 淮 上 对 秋 山 。
-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唐].韋應物.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何因北歸去,淮上對秋山。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 想当年客居他乡,飘零江汉;难忘与你异乡聚首,携手醉还。叹人生聚散无常,恰似那浮云舒卷; 自别后匆匆十载,真个是似水流年!喜今日故友重逢,欢笑如旧;细端详却都已白发稀疏,两鬓斑斑。你问我为何还滞留他方,不返故乡?只因那淮上秋山,枫林似火,留得我无限依恋!
【翻译】
江汉曾为客,昔日旅居江汉曾为客子,相逢每醉还。与故人相逢常饮醉而还。浮云一别后,像漂浮的白云一别之后,流水十年间。岁月如流水转瞬十年间。欢笑情如旧,你我欢笑情真如同旧日,萧疏鬓已斑。而今头发稀疏两鬓已斑。何因不归去? 问我为什么至今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是因为淮上有红树秋山。 - ①淮上:即今江苏淮阴一带。梁州:古九州之一。东界华山,南至于长江, 北为雍州,西无可考。《尚书·禹贡》:“华阳黑水为梁州。”黑水即汉水。唐初辖境相当 于陕西汉中、城固、南郑、勉县、宁强等地。天宝改为汉中郡,德宗时改为兴元府。②江 汉:应为梁州境内汉江一带。③“浮云”二句: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有“仰视浮云驰, 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汉苏武《诗四首》有“俯视江汉流,仰视浮云 翔。”其后常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以“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④萧疏:稀疏,稀稀落落。杜甫《除架》:“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⑤秋山:诗人有《登 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 【集评】 明·谢榛:“此篇多用虚字,辞达有味。”(《四溟诗话》卷一)清·沈德潜:“语意好,然淮上实无山也。”(《唐诗别裁》卷十一)无名氏(甲):“大抵平淡诗非有深情者不能为,若一直平淡,竟如槁木死灰,曾何足取?此苏州三首,极有深情,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也。”(《瀛奎律髓汇评》卷八)【点评】 此诗写旧友重逢,诚如前人所评,全诗语言虽平淡,却贵在“极有深情”。首联追忆往日的交游,以见友情之久远;颔联写一别十年,以见相逢之难;经首二联充分铺垫,至颈联方转入正题,专写重逢之喜。“欢笑”二字点明“喜会”,“情如旧”与“鬓已斑”两相对照。概括了十余年的悲欢离合、仕途坎坷,无情的岁月可以磨损人的容颜,却难以割断真挚而深远的友情,这正是岁月无情人有情。结尾以对淮上秋山的留恋,显示了诗人高洁的胸襟,暗示二人的友情乃是君子之交的风范,使全诗气格顿高,神韵悠然。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梁州故人的 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 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 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 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诗人写这 段往事,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结果反而引 起岁月蹉跎的悲伤。颔联一跌,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颈联的 出句又回到本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 一面。他们也像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 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十年 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 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 反,交互成文。末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为何不归去,原因是 “淮上有秋山”。诗人《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秋光 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这个结尾给人留下了回味 的余地。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 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 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 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两人十年阔别的重逢,可 写的东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说来,不注意疏密详 略,便分不清主次轻重,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这就需要剪裁。诗的 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 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 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 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自然流 畅,洗练概括。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情,不知从何说起,诗人只在 “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意境空 灵,真是“疏可走马”。“浮云”、“流水”暗用汉代苏武李陵河梁送别 诗意。李陵《与苏武诗三首》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 失所,各在天一隅”,苏武《诗四首》有“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其 后常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以“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 华易逝。诗中“浮云”、“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 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颇见这首诗的熔裁功夫。
- 他乡遇故旧,无论如何总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因为故旧唤起了对愉快之往昔的回忆,但同时哀伤也就相随而至。何则?因此时情虽同而人已非,时光的飞速流逝及人生的飘忽不定毕竟给此时的相逢投上了一层阴影。因此,这样的相逢就必然是虽喜亦愁,悲而复喜,悲悲喜喜,纠葛难解。韦应物的这首诗实在将这种情绪体验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读来十分感人。诗一开始,作者就从现时的所在荡开去,追述他在梁州江汉一带作客时与故人相与往还的情景。而这众多的交往,作者又只拈出其中“每醉还”这一细节来写,突出了那时生活上的洒脱豪爽之举。颔联分别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着墨,追述别后之生涯,手法是寓感于述或以述为感。这一联似应读作:一别后浮云,十年间流水。一别之后,生世即如浮云一样飘忽不定,含有追悔往日轻别之意,十年时间,生命即如流水一般飞逝而去,既怀人生短促之慨,又藏欢乐难再之思。如果将“一别”与“十年”二句一气呵成,则上述内蕴就更加明白了。第三联深致感慨,尽管此时的欢笑与往昔无异,但毕竟双方已经两鬓萧疏,他日想再如此,怕是极少可能了吧?因此,今日之重逢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这样全诗从往昔很自然地过渡到现时。既然已两鬓萧疏,生命之日已不多,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江汉去而仍要滞留淮上呢?原因是“淮上有秋山”。“秋山”对作者竟有如许魅力,其原因何在呢?因为“秋山红树多”(韦诗《登楼》)。这样一方面轻轻点出诗题,一方面又借秋山红树暗况自己的节操。既如此,则江汉故人与自己就不必为即将分别与人生的迟暮而过于哀伤了。顿觉气氛与前迥异,全诗格调亦赖此以提高。这个结尾余味无穷,值得细加咀嚼。语意好,然淮上实无山也。(沈德潜《唐诗别裁》)纪昀:清园可诵。(《瀛奎律髓汇评》上)
- 韦应物(737—约789),长安人,早年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专事唐玄宗。玄宗死后,韦应物折节读书,改变尚侠的志向,成为闲静清雅的诗人。在唐代宗时期任过县令,在唐德宗时期任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成为关心民生疾苦的地方官。韦应物的诗能细致描写感情,表现闲适淡远的胸襟,并善于写自然景物,语言工致深切。韦应物学习陶潜、谢灵运、王维诸家诗,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作者在江苏淮阴一带客居,遇到了从梁州(今陕西南郑县东)来的老朋友,这种异地相逢令人有旧情重温的欣慰,但十年阔别,鬓发萧疏,也使人增加了许多老大苍凉之感。这首诗反映的情感是比较复杂的。这首诗是从回忆过去写到今日相逢。过去江汉客里相逢,那时节曾经尽量痛饮,为的是怕以后长别无期;果然人事如浮云过眼,别后东西分散,十年的光阴如流水般逝去了。可是时光却没有冲淡一分友情,从相逢后的欢言笑语中,使人深感人情如旧,但是互相仔细端详起来,都能发现各已苍老,“萧疏鬓已斑”。本来客游异乡,老大时候应及早归去,然而自己却不能,只好滞留淮上,愁对秋山。这首诗没有一点雕饰之处,完全是自然之语,感人之处唯在情真与情深。诗中有两联是相对的, “浮云”对“流水”, “欢笑”对“萧疏”, “一别”对“十年”, “情如旧”对“鬓已斑”,对仗工整,但由于蕴情丰富,态势自然,使人毫不感到拘制,相反却大大增强了诗的动情力。在唐诗中本诗是特出的篇章。
今日更新
-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2018-05-24]
-
夕次盱眙县
[2018-05-23]
-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2018-05-23]
-
寄全椒山中道士
[2018-05-23]
-
寄李儋元锡
[2018-05-2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