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五讽诗书》

2019-05-15 可可诗词网-汉魏六朝诗歌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拟古·十五讽诗书

十五讽诗书,篇翰靡不通。

弱冠参多士,飞步游秦宫。

侧睹君子论,预见古人风。

两说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羞当白璧贶,耻受聊城功。

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

解佩袭犀渠,卷帙奉卢弓。

始愿力不及,安知今所终。

摹拟古人的作品叫拟古。鲍照有题为《拟古》的组诗八首。这首诗是《拟古》诗的第二首,主要拟阮籍的《咏怀·昔年十四五》和左思的《咏史·弱冠弄柔翰》。全诗的主旨是通过叙述自己弃文从武的过程,来抒写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慨叹。

“十五讽诗书”以下十句为诗的前半部分,着重写自己的才能和理想。既然是要表述自己怀才不遇之情,那么,就必须充分展示自己的“才”与“志”,将其写透。这里,诗人从五个不同的方面来铺叙才干与怀抱。 “十五讽诗书,篇翰靡不通”二句写治学。上句以《诗》、《书》代学识的渊博,一个“讽”字写出对《诗》、《书》的娴熟,下句是说工于文辞,以“靡不通”反衬其对各种文章的精通。 “十五”当不拘泥于实数,是说少年。《论语·为政》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阮籍《咏怀》诗: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左思《咏史》诗: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这些都是说少年时立志习文,既博且深,很有功底。 “弱冠参多士,飞步游秦宫”二句写入世。 “多士”,《诗经·大雅·文王》: “济济多士。”孔颖达疏: “谓世显之人。”此处指众多的达官显宦。诗人才20岁时,就兴致勃勃地踏入社会,参谒显贵,漫游京城。秦宫,指西京之宫殿。“飞步”一词不仅描述了他迈着轻快矫健步伐的神态,更表现了他向往功业的欣喜心情。 “侧睹君子论,预见古人风”二句写修养。 “侧睹”,从旁边看到;预,同“与”; “预见”,随同他人一道看见,这都是自谦之词。诗人深知“虚心”对一个刚人世的人的重要,因此,他有机会读到古代君子的论著,决心致力于道德品行的修养,希望自己具备古人那样的品格、风度。 “两说穷舌端,五车摧笔锋”二句写辩才。 “两说”,这是用《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所载鲁仲连说新垣衍和下聊城的故事。一次,鲁仲连来到赵国,得知魏王使新垣衍说赵尊秦昭王为帝,他就去责问新垣衍,使得新垣衍闭口不敢再言帝秦之事,秦将闻之,后退五十里。另一次,田单攻聊城不下,鲁仲连就将信用箭射人城内,信中分析燕将处境,那个燕将得信后就自杀了。“舌端”,谓舌辩的机锋,指辩才,本自《韩诗外传》“避辩士之舌端”句。 “五车”,形容书多,可装五车。《庄子·天下》: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用“学富五车”来形容读书之多。诗人用上述典故来比喻自己的辩才有如鲁仲连,能使对方辞穷,舌为之结;其学识渊博,著论精辟犀利,辩说时就能使文士们理屈,笔为之挫。诗人在渲染学识、品德、辩才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羞当白璧贶,耻受聊城功”二句写志向。白璧贶,以白璧相赠。此用庄子不肯受相的典故。据《鲍参军集注》引《韩诗外传》载,楚襄王曾派人持黄金千斤、白璧百双去聘请庄子为相,庄子不许。聊城功,指鲁仲连作书破城的功劳,齐欲赐给他官爵,他不受而去,逃隐于海上。这两句是活用典故,借以表现自己功成不受赏的高尚抱负。诗人热切希望建功立业,然后象庄子、鲁仲连那样不受财货、官爵。这两句可谓全诗的最强音。经过这样的点睛之笔,诗人的身影就显得更高大了,他热望抱负得以舒展而不贪图受赏的心情,得到了更准确的表现。这两句是效法“古人风”的具体体现。其胸襟坦荡,言词骏迈,有如左思“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正显示了诗人的高风亮节。

“晚节从世务”以下六句为诗的后半部分,主要写诗人不得已弃文从武。 “晚节从世务,乘障二和戎”二句是说到了晚年,诗人参预世务,治国为政,还去镇守边疆要塞,以和邻族。 “解佩袭犀渠,卷帙奉卢弓”二句具体写弃文就武,脱下文士的服饰,穿戴上武将的甲胄,甚至连盛书卷的书袋也用来装弓箭了。 “始愿力不及,安知今所终”二句是说弃文从武实属迫不得已,但不知今后的下场怎样。“始愿”与“古人风”相呼应,诗人深感自己早年志愿不得实现。“力不及”三个字写得委婉含蓄,从字面看,似说自己没有能力实现初愿,实际上是说弃文从武乃迫不得已,是阻于时势,这是不能由自己改变的。而从武的结果如何?却难以预测。看来诗人对当时重武轻文的风气是有所批判的,其中流露了对个人遭遇不满的情绪。 “安知今所终”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诗人最终的命运,是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中为乱兵所杀,结束了他悲剧性的一生。

这首诗用典很精当。刘融斋《词概》说: “词中用事, 贵无事障。晦也,肤也,多也,板也,此类皆障。”诗人谙熟此道, “两说穷舌端”连续四句用典,含义明确、深刻,自然切当,绝无牵强附会,也避免了直说,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