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下童曲》
明下童曲
走马上前坡,石子弹马蹄。
不惜弹马蹄,但惜马上儿。
明下童曲,系神弦歌。神弦歌,祀神所用的乐曲。共11曲:一《宿阿》;二《道君》;三《圣郎》;四《娇女》;五《白石郎》;六《青溪小姑》;七《湖就姑》;八《姑恩》;九《采菱童》; 十《明下童》;十一《同生》。辞系晋人所作。唐代诗人李贺也有神弦歌之作。
明下童曲,应为《明下童》曲;不能解作“童曲”,视作儿歌之属。 “明下童”,与“采菱童”、 “青溪小姑”、 “白石郎”,当是所祀之神的称谓。神弦歌的风俗背景,有类楚辞《九歌》。《九歌》中,如《东皇太一》、《云中君》等篇,皆主祀一神,这可印证《明下童》、《道君》、《圣郎》的含义;另外, 《湘君》、 《湘夫人》、《山鬼》都是十分优秀的恋歌,神弦歌也不乏恋歌之作,《明下童》曲,即是。
《九歌》虽名为“九”,实则本十一章,神弦歌亦十一章,这大概是祀神的规矩。《九歌》篇数历来争讼,神弦歌可从风俗角度证明:《九歌》也应当是十一章。
关于“童”,千万不能解作“儿童”。不然, 《明下童》曲作恋歌解,那不太荒唐了吗! “童”是20岁以下的少年郎。古男子20岁行加冠礼,发戴冠,以示已经成人,凡是没有行加冠礼的,均称“童子”。孔子曾说: “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段名句中, “童子”就是20岁以下的少年。
娱神,多表演之盛事,观者云集。《明下童》曲当写娱神中的赛马场面。起句交代过:比赛场地是“前坡”,即“前山坡”;比赛方式是从山下往山坡上跑,这较之常见的平地赛马,别具吸引人的新鲜趣味。上山无疑要吃力得多,大概也有从难从严娱神,以示虔诚的意味吧。 “走马”的“走”,古代作奔跑讲,成语“走马看花”,并不是指缓缓而行的马,而是指奔马。 “走马上前坡”,即“马儿跑上前山坡”,写赛马伊始,揭开了赛事的序幕。后面写赛事的进行:“石子弹马蹄”。飞溅的石子沿山坡滚下,打在马蹄上。写一个姑娘的观察。此句妙在借姑娘的观察角度,可以窥见她心中爱恋的情愫。“石子弹马蹄”,既非绘景,又不抒情,简直是败笔。同是写马蹄,杜甫的句子是“风入四蹄轻”,把“蹄”与“风”联系起来,多么迅捷、壮美;姑娘则把“蹄”与“石子”联系起来,这真是多么笨拙的一笔。其实,这种“拙”中,正含蓄着姑娘的爱恋痴情。后面两句,注释了姑娘所以关心“石子”与“马蹄”的原因:我并不是怜惜石子打在马蹄上,只惜马蹄受伤,万一马有闪失,从山上摔下来,我意中的少年郎岂不是要受伤,甚或摔死!痴情的恋人,不但“善于”为爱人担心,而且“善于”自己吓唬自己。因此,这个姑娘,在整个赛马过程中,似乎除了“石子弹马蹄”以外,什么盛况都没有看到,什么“大会花絮”都不关心,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石子”和“马蹄”,惴惴不安的心一直悬着。诗句正是借她对“石子”、 “马蹄”的观察表现了她对恋人的至深的痴情。杜甫见到马蹄想到“风”,姑娘想到的是“石子”,各有一门心思,这就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我们悟出“石子弹马蹄”中所含蕴的恋人的苦心以后,我们才知道,这句实在不是败笔,正如大智若愚一样,这个句子实在是大巧若拙。
这首诗,结构上也很有特色。首句,写赛马开始;次句,写赛马进行;赛马结局却没有,似乎记事不完整。从情理逻辑上讲,姑娘爱的是那位“马上儿”,不是说“但惜马上儿”么。 “但”,古汉语作“只”、 “仅”讲,既然是“但惜”,因此,不顾其余,没有结局,恰恰符合“但惜马上儿一的心理。诗句亦至“但惜马上儿”戛然而止。这样写恰恰突出了姑娘的痴情、专注。真要是添个赛马结局,则非成“狗尾续貂”不可。世界上的事物没有绝对的理儿,有时,完整也成了一种缺陷,不完整反倒成了优点,所谓“文无定法”,这篇倒正是一个证明。
-
《春咏》
[2019-05-16]
-
《七夕看新妇隔巷停车》
[2019-05-15]
-
《上邪》
[2019-05-15]
-
《与刘伯宗绝交诗》
[2019-05-15]
-
《与胡兴安夜别》
[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