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愁歌》
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是一首写因身置异国他乡而怀恋故土、思念亲人的诗。作者刘细君是汉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年—前105年),朝廷把刘细君作为公主远嫁到西域,给乌孙国国王昆莫作妻子。常年的异域生活,使得细君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诗的开篇即道出“悲愁”的缘由:皇家做主将她远嫁到天边异国,做了乌孙王的妻室。当时的乌孙国在今新疆温宿县以北,伊宁市以南一带,距汉朝的都城甚远。远远地托身于此,与亲人故土相距犹天各一方,想和亲人团聚、重游故地,已成梦想。这怎不令人悲愁?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异国异地的生活,对于一个皇族少女说来,是难于接受的:住的是“穹庐”(蒙古包),吃的是牛羊肉,喝的是奶酪。然而相异的又何止于此!民族不一,语言不通,衣饰奇特,习俗相异,抬眼荒漠,举目无亲,这“悲”之深、 “愁”之多可想而知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面对这远离乡土亲人,难以忍受这异国习俗,加上当时乌孙王昆莫已年老体衰,作者常思家乡家人而伤悲,极盼变成黄鹄飞回汉朝的急切心情是再自然、再合理不过了。
汉朝初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常率众南扰。朝廷有时出兵征伐,有时采用睦邻政策,以求缓和。 “和亲”即睦邻的一个手段。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就是著名一例。刘细君去乌孙国是明大义之举,她思亲人恋故土又是人之常情。这首诗亦即这矛盾心情中思亲一面的反映。因亲身经历,感受倍深,故这首诗写得情切切,意拳拳,真挚动人。在写思乡悲愁的同时,从客观上也具体地介绍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
《悲愁歌》同汉初的《大风歌》、《秋风辞》一样,深受楚辞的影响,读唱诗时句中加上舒缓语气的“兮”,增强诗的节奏感。诗歌采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加上质朴无华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押韵,句句合理的推演,使得虽然短小的诗,却将其无比的思念、急切的盼归心情写得淋漓尽至。
-
《春咏》
[2019-05-16]
-
《七夕看新妇隔巷停车》
[2019-05-15]
-
《上邪》
[2019-05-15]
-
《与刘伯宗绝交诗》
[2019-05-15]
-
《与胡兴安夜别》
[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