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类·两两相形的宋词赏析
结构类·两两相形的宋词赏析
【依据】两两相形,以整见劲。以两“到”字作眼,点出“换”字精神。(周济《宋四家词选》)
【词例】
望 海 潮
秦 观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解析】此词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春。这正是旧党下台,新党再起的动荡时期。而秦观追随苏轼等人,在政治上属于旧党,此时自然也被贬官。在即将离开繁华的汴京之时,忆起制举及第以来,五年温馨的京都生活,岂能无眷恋之情?时当初春,旧地重游,景随情异,时与世移,胜地不常,胜会难再,抚今追昔,写下了这篇感旧之作。感时伤世,思亲念乡,多重情思交织,文彩绮焕。
作品情思内在的律动,要求采用今昔对照的结构,这就是词家周济所谓的“两两相形”。
上片前三句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写重游旧地所见梅花由盛转衰,花朵稀疏,颜色淡褪,河冰瓦解消溶,描述早春时节冷落散乱的感受,表达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接下去的八句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与此相对,渲染昔日的游乐与艳遇反衬今日的冷落凄清。“金谷俊游”三句概述汴京往日,一次令人难忘的胜游。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地在洛阳西北。铜驼路是西晋国都洛阳皇宫前的一条大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本篇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名园与大道。“细履平沙”,写出了那种从容品味,细细赏玩的情致。“长记误随车”五句,追忆一次难忘的艳遇。“絮翻蝶舞、芳思交加”即是当时节物风光的掠影,又是兴奋心态的写照。“乱分春色到人家”极为传神地描绘了春色繁富,家有不同的图景和春思缭乱,春情盎然的时刻。下片前三句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转忆往日一次欢快的夜宴。清笳伴饮,灯月交辉,表现了一种夜以继日的豪兴,飞与上片前三句形成反差,又与下片的后八句形成反差。“兰苑未空”三句,点明物是人非、今不如昔的现实。“但倚楼极目”五句写怀着怅惘之情所见灰暗的景物: 晚烟使一切黯淡,树上栖息的乌鸦,点点浓黑,加重了心情的沉重,现实令人失望痛苦,目光与心思自然会追随远逝的流水去往天外的故乡。
通观全篇,的确贯穿着今昔对照的写法,处处是 “两两相形”:上片前三句写眼前情景,冷调;下片前三句则写往日情景,暖调。上片第一、第二、第三句与下片的第二、第三、第一句形式上句句对应。反之,上片后八句写昔日情景,暖调,而下片后八句则写眼前情景,冷调,形式上依次又是句句对应。周济所谓“以两 ‘到’ 字作眼,点出‘换’字精神。正是指出这种对照结构的关键所在。全词非常醒目地在上下两片的末句重复使用了一个 “到”字,成为句眼,把两种相反的情绪引到极致: 将春色分到各个人家是欢乐的高峰,而将归心用流水送到天涯,则是忧郁的低谷。这两个显眼的 “到”字自然而然成为揭示诗歌内涵的钥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上片前半部“东风暗换年华”中的那个富于暗示性的 “换”字。如果说这首词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其要旨的话,那就只能是这个 “换”字。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正是浑涵在这个“换”字之中。乐景与悲景的转换,冷调与暖调的交替,风流倜傥与叹老嗟卑的更迭,无不笼罩在 “换”字的构架之下而转换、交替、更迭的内因、也隐含在 “换”字的阴影之中。
“两两相形”的艺术技巧,属对照中的一种。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往往相反、相对,在文学作品中、将其放置一起,加以比照,使其特征更为鲜明,感染力更强,便属对照写法。“两两相形”的对照要比一般的对照更为细密、系统。而全词对照、均衡结构,整体感极强,更要有深厚的修养才不致以文害意。故而在作品中要慎用。
虽然同是运用这种“两两相形”的对照手法,各个作家在具体的作品中又有不同的变化。
秦观此词,在严格的对照中,兼以错综手法,即今——昔,昔——今。而欧阳修的名作《生查子》则是在 “去年元夜时”与“今年元夜时”的两两相形之中,加入了重叠的因素。更增加了回环之美。苏东坡的《少年游》则采用局部对照的写法,只在上片内部对照“去年相送”—— “今年春尽”,“飞雪似杨花”——“杨花似雪”,而且稍加错综,并加入参差句,写得既富于变化,又归于统一,令人耳目一新。
-
结构类·循题布置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
结构类·短幅中藏无数曲折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
结构类·善取逆势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
结构类·翻笔取胜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
起结类·一结推开的宋词赏析
[201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