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类·感慨忠愤的宋词赏析

2022-11-26 可可诗词网-宋词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抒情类·感慨忠愤的宋词赏析

【依据】感慨忠愤,与辛幼安“千古江山”一词相伯仲。(杨慎《词品》)

【词例】

祝英台近

北 固 亭

岳珂

淡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解析】岳珂是南宋文学、史学家,官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曾辑集史料为其祖父岳飞辩诬,因此,他很了解宋朝的历史和当时朝廷的情况。京口是三国时吴重镇,一面临江,又是宋武帝刘裕生地,韩世忠也曾于此抗击金兵,所以,登京口北固亭常使文人感怀而歌。岳珂的忠愤就在于登临而感。词中体现了三对矛盾: 过去的英雄业绩与宋朝的屈辱历史; 屈辱的历史与朝廷的安于现状; 词人的忠心和壮志与其霜鬓之龄。当他登临作为沧桑屡变写照的北固亭时,三对矛盾在其内心激发起无限的感慨忠愤,这也决定了其 《祝英台近》 的基调。

词中通过景中含情和借古意抒今情来体现这三种矛盾。

第一种矛盾,因见迷茫的层雾,正如词人心中羡慕地追忆遥远英雄伟绩的迷乱心情,所以,一想到京口曾是群雄逐鹿的要地,不禁慨叹。即使是月下渔人敲击船舷以惊鱼入网的声音,引起词人想象的也只能是战舟云集、乘风破浪的历史。这里的烟、雾,风、涛都已含有词人追忆的心情。“关河无限清愁”又由古入今。今与古的关河已是大不一样了。词人愁的就是北方的大片失地,因为它们证明着一段屈辱的历史,这怎么能与曾经发生在京口的丰功伟绩相比呢?词人不禁慨叹南宋再也没有孙权、刘裕、韩世忠那样的英雄豪杰了。

第二种矛盾,可从“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看出。这里的“愁”字使用了两层意蕴: 北方之地沦落敌手,可是朝廷又无心恢复,这不仅是诗人愁绝而不堪临鉴,而且将关河拟人化,仿佛也因统治者的苟安而哀愁。这句与稼轩”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情境异曲同工。“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也是这种矛盾心情的体现,“古往今来”就道出了词人的情感在古和今之间驰荡着。“南北限天堑”写了长江的雄姿,也暗示了词人望江兴叹的原因,因为天堑阻隔了交通,实际上也阻隔了南宋统治者恢复的决心。

第三种矛盾,体现在“不堪临鉴”到“漫登临”这样矛盾的行为中。不堪临鉴正是其愤,而又漫登临,足见其忠。“事业频看剑”与“正霜鬓,秋风尘染”由杜甫“勋业频看镜”化出。“看剑”是对建功立业的向往,稼轩有“醉里挑灯看剑” 也是这种心情。岳珂以此说明古来多少英雄伟绩都要以战斗形式去争得,实际上是对朝廷吐露的忠词。“正霜鬓,秋风尘染”又与杜甫“看镜”合拍,词人顾影自怜,发“岁月掷人去”之感慨。这种有志而无力之叹,不同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老骥伏枥之志。这一矛盾在词中的体现,又塑造了一位孤忠的臣子形象,下片最后四句,创造了一种幽寂寥落的氛围,更以间接的手法突出了这一形象。这四句结尾把情与景结合得更完美。词人的情可以从时间和活动的节奏把握,他从登临的描写中,进入垂暮中的所闻 (新声) 所见(重城正掩),又进入静夜中的所闻 (更点),视觉的活动最终停止,听觉的活动却活跃起来; 同时末二句将贺方回 《天门谣》 “历历数西州更点”加以变通,打破原来行文的节奏,成为断句,突出了“历历”和“更点”。这些就将词人登览后感慨万千而造成夜不能寐的情形刻划出来。词中的景是更虚一层意境之景,因为它几乎由听觉组成,要经过读者的想象。很显然,词人写这几句时也正在想象,所以,其创造的氛围很能贴切地体现词人的感慨忠愤之情。沈东江论词之结句云:“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胜,著一实语,败矣。”岳珂的结尾使词建立在一种欲言又止的境界之上,《玉楮集评》 称末四句 “真佳句也”。

岳珂此词的笔调是平凡的,同是以古感怀,它不同于白石《杨州慢》 那样对词句精雕细琢,也不同于稼轩《永遇乐》 对词境大加渲染,但是几种矛盾心情或借景或托古在上下片中穿插出现,可以看出词人跳跃激荡的心情,感慨之余仿佛有一种无可奈何之状(这符合词人身份,与文武齐全的稼轩和如闲云野鹤的白石不同)。其行文又是有规律可循的,由景入情,如上下片头三句; 或情景交融,如上下片的四五句; 而最后都是由景再回到行为主体,如上片哀自己年老,下片衬托了孤寂的忠愤。这些就是编织出感慨忠愤的艺术效果的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