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类·融化唐诗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可可诗词网-宋词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用事类·融化唐诗的宋词赏析

【依据】美成词只当看他浑成处,于软媚中有气魄。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惜乎意趣却不高远。所以出奇之语,以白石骚雅句法润色之,真天机云锦也。(张炎《词源》 卷下)

【词例】

满 庭 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解析】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永恒魅力的不朽诗篇,她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佳句、秀句,“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宋梅尧臣语),更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各种有益的启迪。宋代的一些词人在积极进行宋词创作的探索和实践中,十分重视吸收唐诗的滋养,他们在总结历代诗人引用和融化前人诗句的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把 “融化唐诗”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引入了词的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融化唐诗”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它是指作家在创作中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着意将唐人的有关诗句,经过 “夺胎换骨”的改造,鎔铸到自己的词作中,从而收到推陈出新、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使自己的作品增添了 “书卷气”和 “雅趣”,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出了 “富艳精工”的特色来。当然,“融化唐诗”,关键要在 “化”字上下功夫,它绝不是对唐人诗句的生硬抄袭和一般的引用,这就需要词作者具有渊博的学识和卓异的艺术才能。

宋代词人周邦彦是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天衣无缝地化用古诗,特别是融化唐诗入词,是周邦彦词的一大特色,也是形成周词语言富艳精工、词风典丽骚雅的重要原因。我们从他的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可窥豹一斑。

《满庭芳》 词是周邦彦于宋哲宗元祐八年 (1093),移官溧水(今江苏溧水) 县令时所作。当时他三十七岁。周邦彦从元祐二年离开汴京,先后流宦于庐州、荆南、溧水等僻远之地,故思想消极,有依人之苦,患失之心,时有自伤身世之叹。但他的这首词写得哀而不怨,沉郁中别有蕴藉。

这首词为写景抒情之作。无想山在溧水县南十八里,是一座幽僻的山林。词的上片写足无想山初夏的景色。起笔二句,是说小莺在暖风中逐渐长成,梅子受到雨水的滋润而渐渐肥大。这两句是融化了杜牧的 “风蒲燕雏老”和杜甫的 “红绽雨肥梅”诗句而来的。原诗句皆含风雨滋长万物之意。而这两句对仗工整,“老”、“肥”两字都以形容词作动词,形象生动,意境新鲜,似无前人用过之感。“午阴嘉树清圆”,是说到了中午时分,太阳正当空,树影亭亭如盖,显得又清新又圆整。这是化用了刘禹锡的 “日午树荫正”诗句而来,一个 “圆”字,传达了夏日绿树葱葱茏茏的神韵。“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两句是说无想山由于夏日雨多树密,处处显得湿重,致使衣物都潮润了; 而用炉火来熏烤衣物去湿气,又要化很多时间。一个 “费”字既具体又概括地点出了无想山地势低洼、雨多树密的地理特点。“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这三句是说人安静飞鸟也高兴,由于安静,才清晰地听到小桥外清澈流水的溅溅之声。“人静乌鸢自乐”是融化了杜甫 “人静乌鸢乐”的诗句而来,而作者匠心独运地添了一个 “自”字,极灵动传神地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令人生羡的情态,也隐隐透露了自己寂苦的心情,真可说是 “一字得风流”。“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杜诗有:“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都将百年事,一望九江城。”白居易诗有:“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地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这三句又是化用了杜、白的诗句,是说由于独自久久凭栏眺望,不禁因自己的身世和处境,想起了白居易贬谪江州 (即九江) 的事来。而溧水地卑潮湿,无可留恋,所以打算泛九江之船而去。“凭栏久”三个字,写出了作者此时此刻去留皆难的微妙心理活动,句法顿挫、起伏,寓意深刻、细腻。一个“拟”字,更是淋漓尽致地传达出了作者去留不定的矛盾心情。这三句也有着与杜、白原来诗句不同的感觉和境界。

词的下片是即景抒情。“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这三句,作者以社燕自比,感叹身世。他说,社燕每年春天来,秋天去,从漠北瀚海飘流来此,在寻常人家屋檐下暂时栖身。乌鸢自乐,社燕自苦,人又何尝不如此,来去匆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功名利禄有何用,还不都是身外之物。于是,作者禁不住吟出“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两句,劝慰自己放下一切身外之物,去痛痛快快地开怀畅饮,纵情行乐。这两句词意是从杜甫“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尊前有限杯”诗句中化出。这虽为消极颓唐之语,但也是作者最深沉的肺腑之言。“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这两句陡然一转,是说我这个流宦于他乡、飘泊不定的“江南倦客”,实在不能承受听那些强烈节奏的乐曲。这是因为怕“楚歌”勾起思乡之愁。深沉的伤感之情溢于言表。“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这三句用再一转作收束。作者说,人生不过是过眼浮云,在盛宴边,我不如躺在枕席上睡一觉,因为醉后安眠是最舒坦、快乐不过的了。“容我醉时眠”是化用了李白 “我醉欲眼君且去”的诗句,而又有所翻新。歌筵弦管,是客之乐,而醉眠忘忧,为我所欲,两者尽可各择所好。“容我”两字下得极为精当,委婉地暗示作者愁思难已,惟有聊借醉眠以了之的痛苦心情。

这首词上、下片衔接紧密,一气呵成,神韵悠然无尽,意境沉郁,音调浑圆。词中多处融化唐人诗句,自然灵活,不露痕迹,浑然天成,给词作倍添斑驳绚丽的光彩。

“融化唐诗”作为宋词创作的一种艺术技巧,它有着独特的作用,所以很为一些词家所重视并乐于运用。横放杰出的词坛巨子苏轼及秦观、贺铸等词人都是善于融化唐诗的能手。如苏轼在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中,把李白 《把酒向月》 诗中的“青天有明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句融铸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句,几乎让人丝毫看不出是化用唐人诗而来。特别是他的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全词十分巧妙地融化了好多唐人诗句,如词中的“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化用了杜甫“落絮游丝亦有情”的诗意;“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依前被、莺呼起”,化用了金昌绪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等等,从而使这首诗的意境深得唐诗的遗韵,显得十分婉美雅致,很有“高处不减唐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