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类·因景入感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可可诗词网-宋词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抒情类·因景入感的宋词赏析

【依据】回肠荡气之作,若有可歌可泣之事实为之附丽,最易见长,如东坡之《念奴娇》,稼轩之《摸鱼儿》、《永遇乐》,白石之《扬州慢》等是也。虽无本事,因景物而转入感慨,是亦一法。如周美成之《满庭芳》、稼轩之《汉宫春》是也。(梁启勋 《词学》 下编)

【词例】

满 庭 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解析】因景物而转入感慨,这种写法在词的创作中是比较常见的。好多慢词往往都是上片写景,下片抒发感慨,如柳永的《八声甘州》、王安石的 《桂枝香》、周邦彦的《满庭芳》 等等。有如此多的作家偏爱这种写法,而且创作出了不朽的名篇,可见,它是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现力的。下面我们以周邦彦的 《满庭芳》 为例,分析这种写作手法的妙处所在。

上片开头两句,写在轻风细雨之中,莺雏渐渐长成,梅子开始变得饱满、肥大,描绘出江南初夏生意盎然的景象。“午阴嘉树清圆”,“清”、“圆”二字下得极传神,分别从色彩和形状上着笔,写出了树木绿叶葱茏,亭亭如盖的形象。“午”字本让人联想到骄阳似火,燠热难耐,而着一“阴”字,则又令人生出一种凉爽的感觉。以上,作者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景色的清新、美好,使人觉得,作者此刻的心情一定是轻松、闲适的。但是再往下看,似乎未必是这样。“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写溧水地低多雨的环境气候。在阴湿的气候里,衣物变得非常潮湿,炉香薰衣,需费很长时间。一个“费”字,点出了衣物之潮,则溧水地卑多雨的情景,自然生动地浮现在我们眼前。这两句略微透露出一丝烦闷的情绪。“人静乌鸢自乐”,在宁静的环境里,乌鸢自得其乐。“自”字用得绝妙,将鸟儿无所牵系,自在玩乐的情状,以及人对鸟儿的艳羡之情,传神地表现出来了。乌鸢自乐,说明人不能与乌鸢同乐,隐约流露出心情的怅惘。“小桥外,新绿溅溅”,小桥外,溪水碧绿澄澈,发出溅溅的水声,景色清新明朗。下面笔调一转,“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用白居易 《琵琶行》 中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的句意,写作者望见黄芦苦竹之景,忽然想到,自己所处的地卑多雨的环境,与当年白居易谪居的江州是那样的相似,顿时生出卑栖小邑,漂零不偶的郁闷之感。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下片的抒发感慨,倾吐一怀抑郁之情。头四句,作者以南北迁徙,暂栖屋椽的社燕自比,表达了宦海漂泊、仕途奔波的倦怠、寂寞的情绪。“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化用杜甫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尊前有限杯”( 《绝句漫兴九首》 之四) 诗意,强作达观,想要抛却一切烦恼、忧愁,痛饮美酒,逍遥一生。“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虽然作者竭力想振作起来,试图在欢乐的酒宴中寻求心灵的片刻安宁,然而,“此情无计可消除”,不仅借酒解忧的目的没能达到,宴会上的 “急管繁弦”,反而更牵惹起他的愁绪悲怀,引起他无尽的伤感。“歌筵畔”三句,进一步描写作者决心以醉遣愁的沉重、苦闷的心情。关于借酒浇愁的描写,在古典诗词里俯拾即是,没什么稀奇。这几句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作者把醉眠的场所选在 “歌筵畔”,以众人的欢歌笑语、宴席上的欢腾气氛,来衬托自己的郁郁寡欢,从而收到了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

北宋时期,新旧党争激烈。周邦彦在政治上是倾向于新党的,旧党得势后,他被贬离京,先后流宦于几处偏远之地,心情抑郁苦闷,这首词就表达了作者这种沦落不偶的愁闷心情。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发感慨,感慨是由景物自然引发的。清新明丽的景色与苦闷的心情相互映衬、交融,感情的表达极其隐约含蓄,沉郁顿挫。

情与景相交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正如王夫之在 《姜斋诗话》 中所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如果抽去感情成分,孤立地写景,诗歌就会失去感染力,从而也就失去了生命。但假若单纯地抒情,离开了景物的烘托,诗歌又会显得突兀、不自然,缺少形象性和含蓄性。只有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才会写出意境浑成的好作品。情与景的联系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触景生情,由外物的触发,唤起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活动; 有的是融情于景,即诗人先有了某种情感,然后借景言情,将情感注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周邦彦的这首 《满庭芳》 属于前者。词人起初是抱着欣赏的态度观看风景的,那种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的美好景致,引逗得他心神俱爽,怡然自得。随着黄芦苦竹的荒凉景象映入视野,他的情绪陡然跌落下来,一种流宦他乡的凄苦厌倦之感兜上心头,于是引出了下片的感叹。

这种因景物而转入感慨的写法,主要有如下好处: 第一,表达感情真实、自然。由于作者的感情是在外物的感召下自然而然地萌发的,所以显得合情合理,无刀削斧凿之痕。给我们的感觉,作者好象无意为文,不是挖空心思地想要成就一篇绝妙好词,他只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从而收到了更加感人的艺术效果。第二,避免了孤立、静止地描写人的心理,而是写出了人在外物的触动下内心发生的微妙变化,表现了人物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刻划得细致、深刻。

尽管这首词没有描述什么可歌可泣的事实,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作者采用了因景物而转入感慨的写法,情景相生,意境浑融,回肠荡气,自有一股清雅隽永,悠悠不尽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