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类·翻用法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可可诗词网-宋词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创新类·翻用法的宋词赏析

【依据】沈际飞曰:“前人诗‘梦魂不知处,飞过大江西’,此云 ‘飞不去’,绝好翻用法”。按:“重重”、“曲曲”,写得柔情旖旎,方唤得下句 “何事”字起; 即第二阕 “飞不去”,亦从此生出。写闺情至此,意至浓深,大雅不俗。(黄苏 《蓼园词选》)

【词例】

浣 溪 沙

秦 观

锦帐重重卷暮霞,屏风曲曲斗红芽。恨人何事苦离家。枕上梦魂飞不去,觉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衬残花。

【解析】 “翻用法”是在文艺创作中创造性地借鉴前人成功经验的方法之一。与江西诗派所提倡的“脱胎换骨法”有相似之处。这里的“翻用法”实为“反用法”,即反其意而用之。秦观的 《浣溪沙》 中“枕上梦魂飞不去”,就是反用了前人诗句“梦魂不知处,飞过大江西”。一个“飞”字,本已赋予“梦魂”以生命,使虚无缥缈的梦境形象化,具体化,把梦写活了。秦观偏说“梦魂飞不去”,艺术魅力更上一层楼,成为本词中一个耀眼的闪光点,大大深化了词的意境。

晚唐五代词人常常在词中借妇女的不幸遭遇,无意流露或曲折表达自己的心情。宋代婉约派词人时有因袭。秦观这首《浣溪沙》就是以一个女性口吻倾诉对离人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复杂的心情。“锦帐重重卷暮霞,屏风曲曲斗红芽”,两句写景,展示出抒情主人公卧室之中的雍容华贵气派,锦帐层层,屏风曲折,好一个大家闺秀! 物质生活的豪华反衬了精神生活的贫乏,形成巨大的反差。“恨人何事苦离家”,点出了恨的缘由,有水到渠成之妙。这位新婚不久的佳人唯一不满足的,就是良人离家远去。“恨”、“苦”构成了这位寂寞少妇精神世界的主旋律。下片首句巧妙翻用前人诗句,“枕上梦魂飞不去”,写尽了梦中思夫,好梦难圆的惆怅,深化了离愁别绪。“觉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衬残花”,不仅使户外景色与闺房描写相映生辉,而且大有深意,“红日又西斜”显示出光阴虚掷的慨叹;“残花”则是迟暮之感的生动写照。春天行将逝去,良人一去不归,辜负了大好春光,怎么不令人伤感呢? 细细品味,“枕上梦魂飞不去”,形象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主观之情与客观之境其间的矛盾。她主观上想与良人梦中相会,聊慰思念之情,客观上偏偏“飞不去”,无可奈何的烦恼、遗恨,欲说还休,愁思更为含蓄深沉,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历代词论家对秦观词作评价颇高。宋王灼 《碧鸡漫志》 称其“俊逸精妙”,孙竞 《竹坡词序》 则云“辞情兼称者,唯秦少游而已。”清周济 《宋四家词选》又赞“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而最为中肯的是陈廷焯所说“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 远绍温韦,取其神而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 (《白雨斋词话》 卷一),这一评语准确地评价了秦观借鉴前人遗貌取神,点铁成金的艺术经验。至于“俊逸精妙”、“辞情兼称”、“意在含蓄”,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翻用法的美学价值。

秦观翻用前人佳句,多有惊人之笔。他的 《江城子》 结句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分明由李后主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翻造而来。李后主以江水喻愁,秦少游棋高一着,反说“流不尽,许多愁”,借用自然,似信手拈来,又显得意味隽永。

翻用法不仅可以反用词句,而且可以反用其意。南宋词人陆游写过一首《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

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着尘,只有香如故。词人以梅自喻,表现了自己高洁的情操。历来为读者所激赏。毛泽东同志在吟诵之余,却“反其意而用之”,赋成一阕新的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

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以梅花比喻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光辉形象,立意高远,气势磅礴。两词对照,封建文人悲观失望、洁身自好的情怀与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真有霄壤之别。这不正是毛主席翻用法的艺术实践所取得的成功吗? 由此可见,翻用法作为一种创新艺术,在文艺发展过程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的传统手法之一。

冯煦《蒿庵论词》云:“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这里的 “味”和 “致”,恐怕不仅指其思想内容,也包括艺术形式。“有味”就是翻用的词句能恰到好处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浅而不俗,深而不奥,耐人寻味;“有致”则指翻用得自然贴切,不生硬牵强,有天然之趣,无斧凿之痕。秦观善于翻用前人佳句,“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张炎《词源》卷下),故成为北宋词坛不可多得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