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类·绵密细腻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可可诗词网-宋词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风格类·绵密细腻的宋词赏析

【依据】词意绵密细腻,无一剩字。(黄蓼园《蓼园词选》)

【词例】

早 梅 芳

别 恨

周邦彦

花竹深,房栊好。夜阒无人到。隔窗寒雨,向壁孤灯弄余照。泪多罗袖重,意密莺声小。正魂惊梦怯,门外已知晓。

去难留,话未了。早促登长道。风披宿雾,露洗初阳射林表。乱愁迷远览,苦语萦怀抱。谩回头,更堪归路杳。

【解析】 集北宋词学之大成的周邦彦,是一位语言造诣颇深的词家。他的词向以浑成精工、曲尽其妙著称。故此,周邦彦在宋词坛享有“词家之冠”和“词中老杜”的美誉。该词是一首描写男女离情别恨的作品。从题材内容上言,并未摆脱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传统范畴,然从词艺而论,却显出字斟句酌、绵密细腻的特色。

周邦彦是一个善写离情别绪之词的行家里手。如他的《早梅芳》(牵情)、《芳草渡》(别恨)、《兰陵王》(柳)、《夜飞鹊》(别情) 等词,各具别情别趣,深得后人称道。然而,这些词大多是写别后的所思所忆,特别是 《早梅芳》(牵情)侧重写男主人公的别后思情,而在同一词牌下的此词则侧重写女主人公与情人分别前夕以及分别之时的感受,达到了言情体物穷极工巧、选字用语已臻精美的艺术境地。

上片着重描写女主人公与情人在别前之夜的难分难舍之情。“花竹深,房栊好,夜阒无人到。”一个恬静的夜晚,一个繁花似锦、翠竹环绕的优美之处,正是有情人相聚欢会的理想场所。可是,此时此地却有一对有情人面临着将要离别的痛苦。“隔窗寒雨,向壁孤灯弄余照”。窗外寒风夹雨,点点滴滴;室内孤灯照影,倍增凄楚。一个“弄”字,表现出女主人公欲语无言的复杂心情,此地无声胜有声。“泪多罗袖重,意密莺声小”。男女主人公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作者在此以“泪”写情,以“莺”表意。“泪多”到何程度?“意密”到何地步?这些似实又虚、似虚又实的感情字眼,用再好的比喻都难出新意,而周邦彦却用“罗袖重”、“莺声小”两个巧妙的衬托,把一对情人行将分别之夜依恋不舍的浓情密意写得婉约缠绵、淋漓尽致。“正魂惊梦怯,门外已知晓。”此句意写男女主人公一夜根本未曾睡好,辗转反侧、刚入梦乡,就被离愁别恨的思绪惊怯醒来,殊不知门外已拂晓天明。一惊一怯,准确地道出了有情人难分难解、怕分怕别但又不得不分不别的复杂心境。一个“晓”字,承结上片,开启下片,有过渡自然、不露痕迹之妙。

下片着重写女主人公与情人在别时之晨的难分难舍之情。“去难留,话未了。早促登长道。”女主人公不是一个胡纠蛮缠的人,她既留恋情人,却又理解情人,通情又达理。纵有千言万语未曾讲完说尽,但既是“去难留”,分别已成定局,那还不如早促情人启程。“风披宿雾”四句,是说在晨风露雾之中,在曙光初照大地之时,女主人公终于忍痛割爱将心上的人儿送上了远去的长道。此时“初阳”经过晨露的洗礼,穿透“宿雾”,更显得色润鲜艳、光彩照人。情人在此美景映衬下相聚是欢乐和愉快的,而分别则是伤感和痛苦的。作者是在以乐景写哀、以乐景写愁。女主人公离别幽深的“乱愁”、“苦语”也就此恨绵绵无绝期了。“谩回头,更堪归路杳。”此处“归路”,一语双关。表面上似写女主人公自己的“归路”,实际上是指期待情人别后的归期。作者 《虞美人》(正宫) 词中有言:“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不管男女主人公分别之时有无约定归期,也不管约定的归期是长是短,但在女主人公的心中始终是个遥远的“梦”一个 “杳”字,含意尽在其中。因为真正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又岂待得“蔷薇花谢”或比此更长的离合之期呢!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为文学精品之一的诗词,由于篇幅短小,因此对语言的要求则更为严格。古人提倡锤字炼句,追求词佳、字佳、句佳。陆机认为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文赋》)伟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也曾说己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负一代词名的周邦彦也不例外,他所创作的词,除 “多用唐人诗句隐括入调、浑然天成”(陈振孙 《直斋书录题解》 卷二)之外,还有妙用 “艳语、隽语、奇语、豪语、苦语、痴语、没要紧语”(《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的洗炼之功。此词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征。艳语如 “花竹深,房栊好”,“露洗初阳射林表”;隽语如 “泪多罗袖重,意密莺声小”;奇语如 “正魂惊梦怯,门外已知晓”;豪语如“去难留……早促登长道”; 苦语如 “乱愁迷远览,苦语萦怀抱”; 痴语如 “谩回头,更堪归路杳”;没要紧语如“隔窗寒雨,向壁孤灯弄余照”等,都无一不是词人 “巧匠运斤”的艺术结晶。另外,读周邦彦之词,在文字之外,还具 “词韵清蔚”的美感。如此词以 “ao”为韵,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好”、“到”、“照”、“小”、“晓”、“了”、“道”、“表”、“抱”、“杳”等,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有节奏感,又有音乐美。

综观此词,足见周邦彦既能作景语,也能作情语; 既能入丽字,也能入雅字。“含咀之久,则舌本生津”。(《词洁》)难怪清代黄蓼园的 《蓼园词评》 盛推该词 “绵密细腻,无一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