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引》(张先)

2023-08-23 可可诗词网-唐宋词选 https://www.kekeshici.com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情调悲凉凄苦。

上片写“中酒”前的处境和寂寞的心情,为怀人设下特定的情景。词一开头就写“近清明”时令的特征:一是“乍暖还轻冷”,一是多“风雨”,再是“残花”,而这三者又统一在容易触发词人悲苦感伤的思绪中。暮春时节,忽暖忽寒,对于一个忧思百结的人来说,确是“最难将息”;又加上“清明时节雨纷纷”,是一种恼人的天气。“风雨晚来方定”,风雨从早到晚,使人困扰。孤处在寂寞的“庭轩”中的人,眼前所见,并不是“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盛春之景,而是风雨中依枝的“残花”。多变的气候,阴沉的风雨,衰败的春色,孤寂的庭院,眼前没有一丝令人愉悦的景色。处在这样的情景里的人,对于人事的悲欢最易触发。此时词人勾起的一怀愁绪何以排遣?唯有借酒消愁了。在这种情景下独酌,最容易酣醉。以酒消愁愁更愁,更何况“又是去年病”,年年如是,确实难以排解。

下片写酒醒后的寂寞思绪。沉醉后忽惊醒,只听得“楼头画角”悲凉之声,心更惆怅。一阵凉风,完全清醒,方知已“入夜”了。处在“重门”的深院之中,角声过后,更觉“静”寂。这是以闹衬静,以角声来渲染悲凉的气氛。再见深深的庭院沉浸在清寒的月光之中,更显得幽寂难耐。这是以色写静,以光色渲染寂寞的环境。如果说上片写词人的心情是烦乱的,此时的心境应是平静到了空寂的地步。然而“平静”只是暂时的,就在这不知所思的时候,“隔墙送过秋千影”。恰如清潭投下巨石,空谷震响,心头激起了巨澜。隔墙的“秋千影”是“送过”来的,表明有人在荡秋千。秋千是少女们玩耍的,这自然要惹起词人对往事的追怀。千头万绪涌上心头,又引得词人沉入相思的苦海。这里才显出了隐藏在词人心里的“去年病”的真正原因,天气的冷暖,整日的风雨,庭轩中的残花仅仅是“中酒”的触媒而已。

此词当是作者年轻时所作。词中所表现的词人孤处家中那种孤独寂寞的生活和对旧相知思恋之苦,虽无多大社会意义,不过,对于后人了解当时“重门”内贵家子弟的生活和士大夫们的情趣尚有一定意义。况且词中描写的凄清意境,绵密的情意,词人所表现的那种朦胧凄惋的美学情趣,还有其艺术的价值。

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更有可取之处。词把暮春庭轩中的景、病者中酒的事、寂寞思人的情融合在一起,而且使这种“情”层层递加,绵绵密密,并用一些虚字把这些“情”突现出来,形成感情的波澜。“乍暖还轻冷”中的“还”,嫌气温无常; “风雨晚来方定”的“方”,恨风雨之久; “又是去年病”的“又”,一下就把时间推溯到“去年”,年年如是!在这样寂寞的境况里,“那堪更被明月”,一个“更”字,又呈现出一种幽寂的景象。虽然清明节前,整日风雨后不大可能会出现“更被明月”的景象,但为了表达的需要——为送影创设条件,不妨再创一种幽清的环境。“还”——“方”——“又”——“更”,层层递进,使景不断出现,情层层加浓,全词显得情韵绵绵。

令后人更称道的是作者用笔的曲折和含蓄。《蓼园词选》说“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从艺术形象来说,明月下隔墙送来的“秋千影”意象朦胧,极富美感;而且少女荡秋千,不是直接描绘,只是从秋千送影中让人思而后得其形象,曲折含蓄,留给人以空阔邈远的想象余地。以此为结句,耐人寻味,余韵不歇,这也许就是词作家们称其词“韵高”、“味极隽永”的所在吧。

沈际飞云: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草堂诗余正集》引)

子野雅淡处,便疑是后来姜尧章出蓝之助。(先著《词洁辑评》)

落寞情怀,写来幽隽无匹。不得志于时者,往往借闺情以写其幽思。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极细微窅渺之致。(黄苏《蓼园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