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戚氏》
《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①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②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③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④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⑤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⑥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⑦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⑧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⑨渐呜咽、画角数声残。⑩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注释】 ①庭轩:厅堂前檐下的平台。②江关:江河关山。③宋玉悲感:宋玉曾因悲秋而作《九辩》,其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④喧喧:混杂声。⑤绛河:银河。婵娟:美好的样子。⑥经岁:经年,年复一年。迁延:逍遥自在。《淮南子·主术训》:“迁延而入之。”高诱注:“迁延,犹徜徉也。” ⑦帝里:京城。⑧迅景:迅速而过的光阴。烟水程:水上的路程。⑨漏箭:古代计时器。此句谓时间推移。⑩画角:古乐器。出自西羌。形似竹筒,外饰彩绘,故名。
【译文】 这是晚秋时节,一阵细雨洒落小庭院。薄雾中,槛栏里的菊花疏疏落落,井边梧桐的叶子零零乱乱。此情此景使人凄怨。放眼望山川,在夕阳的斜晖中,有暗淡无光的浮云片片。想当年,多情的宋玉满怀愁哀,到这水边山上游览。道路千里迢迢通向远方,行人无比痛苦凄凉,陇水潺潺使人听得厌烦。这时候,秋蝉在残叶中哀鸣,蟋蟀在枯草中叫唤,互相应和,闹闹喧喧。在孤零零的旅舍里度日如年。时光渐渐消逝,不知不觉又是夜深更尽。无际的天空碧净如水,星河清澈,一轮明月银光闪闪。我的思绪起伏缠绵,在漫漫长夜中对着这景色,怎忍心去回想从前?过去,我未有功名,未吃皇家俸禄,常常因贪恋秀丽的风景和歌楼妓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京城的风光十分美好,当时年纪轻轻,整天只顾饮宴寻欢。加上有一群生活放浪的朋友,每逢唱歌、饮酒的时候,大家醉生梦死,竞相流连。自从分别之后,岁月似梭子那样迅速飞逝,往日的欢乐已像场场梦境,如今奔波劳碌,前途就如烟水那样渺茫,不知它有多远!我长期被名利缠身而憔悴了,忆起往事空自愁容满脸。漏箭不停地移动,时辰不停地流走,身体暗暗感到微寒。如泣如诉的号角声渐渐飘散,且将残灯放在静穆的窗边,向着天角的曙色,我抱着自己的影子,不能成眠。(杨光治译)
【集评】 宋·王灼:“前辈云:‘《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戚氏》,柳所作也。柳何敢知世间有《离骚》!惟贺方回、周美成时时得之。”(《碧鸡漫志》卷二)
明·李攀龙:“首叙悲秋情绪,次叙永夜幽思,末勘破名利关头更透。”(《草堂诗余隽》)
明·沈际飞:“插字之妥,撰句之隽,耆卿所长。‘未名未禄’一段,写我辈落魄时怅怅靡托,借一个红粉佳人作知己,将白日消磨。哭不得,笑不得,如是如是。”(《草堂诗余正集》)
近代·蔡嵩云:“《戚氏》为屯田创调。‘晚秋天’一首,写客馆秋怀,本无甚出奇,然用笔极有层次。初学词,细玩此章,可悟谋篇布局之法。第一遍,就庭轩所见,写到征夫前路。第二遍,就流连夜景,写到追怀昔游。第三遍,接写昔游经历,仍落到天涯孤客,竟夜无眠情况,章法一丝不乱。惟第二遍自‘夜永对景’至‘往往经岁迁延’,第三遍自‘别来迅景如梭’至‘追往事空惨颜’,均是数句一气贯注。屯田词,最长于行气,此等处甚难学。后遇此等处,多用死句填实,纵令琢句工稳,其如恹恹无生气何。”(《柯亭词论》)
【总案】 此词凡二百一十二字,在词中可谓“鸿篇钜制”了。词是一种主情性的音乐文学,如此长调无疑能够充分地、细腻地展示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然而对艺术技巧的要求也是很高的,非大手笔不能胜任。词人以超群的才华,举重若轻的艺术技能,纵横驱笔,大胆泼墨,极力铺叙行役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词人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实写——虚写——实写,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扩大了作品的容量。在实写中,景为情设,情缘事发,景、情、事交互穿插,融为一体,将作品中的凄惨气氛渲染得更为浓烈。在虚写中,寓情于叙事之中,情与事合而为一。使作品既有沉著之致,又有灵动之气,于严谨中富于变化之妙。词人还善于时空的转换。从宏观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上看,全词是一个情感辩证发展的过程:现实(孤馆)的苦——往昔(帝里)的乐——如今(窗畔)的悲。通过今昔的对比,悲乐的对比,突出了现实的悲苦。从具体的时空序次上看,从黄昏的凄然悲感写到“更阑”的绵绵幽思,从暮云夕阳的“江关”写到寂寞轻寒的“窗畔”,铺叙展衍,婉曲细腻,将丰富而深沉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整体结构上,全词有首有尾,层次分明,挥洒自如,蔚然大观。既大开大阖,又一气贯注;既缜密整饬,又富有摇曳动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