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声声慢秋声》
《声声慢 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①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②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③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④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注释】 ①丽谯:更鼓楼。秦观《阮郎归》词:“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②檐铃:屋檐角悬挂的风铃,又称“金头马”、“玉马”,朱敦儒《清平乐》词:“檐外几声风至,丁东敲断人肠。” ③彩角:饰有纹彩的号角。连营:一个接一个的军营。辛弃疾《破阵子》词:“梦回吹角连营。”笳:管乐器名。④蛩:蟋蟀。
【译文】 深巷里吹来菊花的香气,低窗前飘下枯红的霜叶,四处是一片凄凉的秋声。豆大的雨声泼来,又夹杂呼啸的风声。稀疏疏的鼓敲了二十五响,更鼓楼为何不锁住,这恼人的更声。我的故人在远处,是谁人的玉佩步叮咚?却原来檐底下风摇铃声。
画角的鸣声把月亮吹落,连营的战马开始集合,四面八方响彻一片笳声。但见邻家灯焰闪烁,灯前还有着捣衣的砧声。从夜到晓,细碎碎嘟哝哝象诉不完愁似的,是凄凉的蟋蟀叫声。它尚未诉完,又把一半,分给了雁声。
【集评】 清·许昂霄:“福唐体,亦名独木桥体:”(《词综偶评》)
【总案】 此词咏秋声绝妙,字字句句无一不是秋声。风声、雨声、更声、铃声、角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声声盈耳,声声肃杀,声声凄寒,声声动心。然而秋声过耳,我们听到的却是作者的心声。深巷中、低窗下聆听这一片秋声,凄凄切切,砭人肌骨。正如欧阳修所云:“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南宋王朝就象一片秋叶在西风中飘坠,而词人不能挽颓势于未坠之前,况且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深秋五更之时,更加思念远方的故人,不禁百感俱生、百忧齐集。正因处处有声,处处有情,故词意气流动,声情并茂。通篇只用一“声”字作韵脚,堪称一绝。十分形象地描摹了秋声急促之状,渲染了凄冷的氛围,使得词如弹丸,音韵圆转,有一种回环之美。竹山词总的来说短处在于“未极自然流动”,而此词却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可作又一篇《秋声赋》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