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2024-09-09 可可诗词网-唐宋元小令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宋)晏殊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这首令词写闺中少妇难以排遣的思夫之情。

起二句写思念的缘起。“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原来是分别以后,相隔遥远,音信难通,思念之情,无所寄托。此二句重点在“恨”字。因情无所寄托而生“恨”,足见恩情深笃,同时也暗示思念难以排遣。下面,具体状写“难遣”。

歇拍三句写夜“无寐”。“碧纱”,即碧纱橱,相当于现今的蚊帐。“秋月”,点明时间在秋天的夜晚,跟“无寐”相照应。这句是说,每当秋夜月亮的清辉洒满床头的时候,我辗转反侧,难以入梦。为什么,这都是在思念你啊!天晴如此,天雨又怎么样呢?“梧桐夜雨”,道出了雨夜的相思。此句系化用温庭筠《更漏子》词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是说,要是夜晚秋雨淅沥,点点滴滴打在梧桐叶上的时候,我就更难以成眠了;那点点滴滴的秋雨,简直不是打在梧桐叶上,分明是打在我的心上。“几回”,表明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多次“无寐”,难道相思还不苦吗?

夜晚如此,白天兴许好些,其实不然。换头三句写的正是这种情景。“楼高”,即高楼。身居高楼,室内空荡荡的,又情不自禁地去凭栏远眺——朝着离人远去的方向深情地眺望,希望能看到丈夫翩然归来。“目断”,暗含望眼欲穿的意思,表明思念之殷。望的结果怎样呢?“天遥云黯”,看到的只是一片遥远的天空和几朵黯淡的浮云。“云黯”,实际是“心黯”,意即很失望。望无所得,天长日久,“衣带渐宽”,徒落得个“憔悴瘦损”。

结拍三句又转写晚上。此时,人已是心力交瘁了,神情因此也恍惚起来。深晚,独自一人坐在华贵的厅堂里,面对摇跃跳动的红蜡烛,它芯子长,火焰短,不断滴淌着蜡油,仿佛在向人垂泪。句首着一“念”字,将人与烛、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明明是人心里难过,却说蜡烛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遥力竭,却说蜡烛“心长焰短”。在这里,人即烛,烛亦人,人烛合一;情即景,景亦情,情景交融。此句虽系化用“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二首》其二)句意,但全不着痕迹,充分表现了晏殊“以翻用成语见长”(李调元《雨村词语》)的本领。

这首词写得含蓄而又蕴藉。两次写夜间相思,一次写白天,很少直白,全都寓情于景,借景言情,只作适当点拨。特别是末三句,移情于景,“情景相副,宛转关生”,十分动人。在结构安排上,也匠心独运,先写夜间,继写白天,而后又复晚上,正是所谓“百结愁肠无昼夜”,有力地表现了“难遣”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