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2024-01-09 可可诗词网-唐宋元小令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宋)钱惟演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鉴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说到这首《木兰花》,关于钱惟演其人有两点是应该提及的。其一,钱惟演是吴越王钱俶的儿子,曾官至保大军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道二年(1033),坐事落职。《宋史》记载:钱“出于勋贵”,“雅意炳用,抑郁不得志。”(《列传第七十六》)说明钱惟演曾身居要职,最终却仕途失意。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侍儿小名录》:“钱思公谪汉东日,撰《玉楼春》(即《木兰花》)词,酒阑歌之,必为泣下。”宋黄升说:“此公暮年之作,词极凄惋。”(《花庵词选》)词作中更多地反映了作者对仕途身世的伤感。其二,据《宋史》,钱“文辞清丽,名与杨亿、刘筠相上下”。他们三人的诗作曾以《西昆酬唱集》的产生而名之为“西昆体”,在北宋诗坛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些诗歌大多是宫廷侍臣的相互唱和之作,内容贫乏,格调不高,因此“不隔一朝,遽尔湮灭”(清冯武《重刻西昆酬唱集·序》)。但钱惟演晚年所作的这首《木兰花》,却能传诵至今,为人们所称道。这里的道理,确实是很能给人以启迪的。

这首词表面上可以理解为一个女子在诉说相思之情,但实际是作者在自伤身世。上下两片分两层说,上阕借描写自然界的景致抒情,下阕从叙说个人的变化抒情。层层推进,充分表露了作者晚景的寂寞、凄凉、悲伤。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作者登临城楼,浏览观赏自然界的风光,黄莺婉转的啼鸣,纷乱地响成一片。纵目城下,但见烟波浩渺,一望无际;水浪拍击着江岸,一切充满着春天的气息。这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作者晚年谪居的汉东(今钟祥县),濒临汉水,这里的“烟波”云云,当是眺望汉水的实写。这两句似乎纯在写景,但字里行间却隐含着作者的哀思:在作者耳中,婉转的莺语,不能使人产生愉悦,却只能引起纷乱的感觉;壮阔的汉水,不能让人触发美感,反而产生了类似“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样的情景。“景语”变成了“情语”,一种淡淡的哀愁,透过纸面向读者扑来。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如果说首二句的抒情是含蓄的、委婉的、孕育在对环境的客观描写中的话,那么,这两句的抒情则十分明显、直露。“绿杨芳草”也是春天的景色,按理应该让人觉得赏心悦目,但作者却在这里喝问一声:“几时休?”大有一种不堪入目、不容入目的意思。李煜《虞美人》词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意思是怕见春花秋月,因为一看就会有多少辛酸的往事涌上心头。这里的“绿杨芳草几时休”,是同样的意思。“泪眼愁肠先已断”,是直抒胸臆式的表露,热泪盈眶,柔肠已断,悲哀之情,无以复加,无怪乎在作者的眼中,迷人的春色引不起欢乐,相反会平添几分哀愁。作者的父亲钱俶也作过一首《玉楼春》,有句云:“帝乡烟雨锁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同这首词的意境略似。父子两人身世遭际不同,但晚年的失意却是相同的,因此,同有一种前景渺茫、不堪回首的哀愁。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鉴朱颜惊暗换。”“变”,一本作“觉”。“鸾鉴”,即“鸾镜”,刘敬叔《异苑》载:“罽宾王有鸾,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鸾见影则鸣。’乃悬镜照之,中宵一奋而绝,故后世称为鸾镜。”因此用“鸾镜”一词有离愁别恨的意思。“朱颜”,原指女子美好的容颜,李白《南都行》:“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亦可泛指青春健壮的脸色。如李白《蜀道难》:“使人听此凋朱颜。”这两句是哀叹心境容颜的老化。“渐变”、“暗换”说明这种老化是在不知不觉之间逐步进行的,这里是否也寄托着作者对虚掷光阴的惋惜之情呢?“成”,说明这种变化已成定局。“惊”,写出了作者害怕韶华逝去而衰老恰已袭来所引起的特殊心情。作者被贬汉东,而复出之心甚盛,但现在会因为衰老而无法再起,心情当然是悲伤的。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承上两句而来。以前因为多病,不能畅饮美酒;而现在,既然仕途已断,复出无望,那就只能借酒浇愁,聊以度日了。如果说“厌芳尊”是过去进取精神的反映的话,那么,“惟恐浅”就是无可奈何的自我作践,这是何等强烈的对比。沈际飞曰:“芳尊恐浅,正断肠处,情尤真笃。”(《草堂诗余正集》)尽管有人认为这两句“不如宋子京‘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更委婉”(杨慎《词品》),但从钱惟演的一生经历来看,从他当时的心境来看,此时此地作此语,确实是真实感情的流露,因而是十分传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