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鉴赏
这首小令也是辛弃疾罢官后贬居上饶带湖一带农村时写的,题为“书博山道中壁”。“博山”山名,在江西省广丰县西南,辛弃疾贬居带湖时,经常往来博山道中,于是题词于壁。“道中壁”,即途中某处的石壁。作者通过回顾少年时代乐观自信、不知愁苦的情景,对比如今深受打击、怀才不遇、忧虑国事,而不能公开发表抗战言论的处境,抒发了他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词的上阕,回忆少年时代不知忧虑的滋味,写诗却要硬写愁。开头两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写他少年时代生长在中原沦陷区,还没有饱尝人生艰辛,虽亲历人民苦难,金人凶残,但豪情满怀,意气风发,对抗金复国大业自信心很强。特别喜欢登上高楼,极目远眺玩赏景致。后两句“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用叠句一转,写本来没有愁苦可言,但是为了作词,登楼寻愁觅恨,勉强写一些无病呻吟的春花秋月的“闲愁”字眼以应景。这种无愁强说愁,并要登楼以觅愁,就更加反衬出了无愁。
词的下阕,写诗人历尽沧桑,饱尝人间愁的滋味后,知道了愁。但下阕愁的内容与上阕不同,上阕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的春恨秋悲之愁,是为下阕作衬笔。而下阕则是指国恨家仇、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开始两句“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起句先概括诗人半生的经历,写他心怀壮志,为了恢复中原,深入敌营,转战南北,上《美芹十论》,陈抗金复国大计,但结果却遭到迫害打击。这一切就是诗人所说的“识尽愁滋味”的内涵。次句写他这郁结心头上的愁,本早想对人倾诉一番,以求得同情支持。但一想朝廷昏庸,投降派专权,讲了无补于事,反会招惹祸害,所以,还是算了吧,什么也不说了。这是很有阅历的话,深刻地表现了他痛苦而矛盾的心情。结末两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开始仍以叠句的形式渲染了他“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有苦不能诉,只能憋在心里的苦衷。但愁多憋不住怎么办?于是只有“顾左右而言它”,只好讲一句言不由衷的话,说:“天气凉快,多好的秋天呵!”聊以应景。即用平淡无聊的话来抒发作者有愁难吐的心情。这种以淡写浓、将深沉的浓愁,隐藏在看似平淡的俏皮话之中,显得含而不露,别具一格,耐人寻味。
-
(清)孙廷璋《卜算子·又是夕阳边》原文鉴赏
[2019-05-14]
-
(宋)辛弃疾《卜算子·漫兴》赏析
[2019-05-13]
-
(宋)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句吊贾傅》原文赏析
[2019-05-13]
-
(明)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原文赏析
[2019-05-13]
-
(清)吴兰修《卜算子·绿剪一窗烟》初秋月夜吟赏之作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