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蒋平阶《虞美人·白榆关外吹芦叶》原文赏析

2022-11-24 可可诗词网-唐宋元小令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明)蒋平阶

虞美人·白榆关外吹芦叶

白榆关外吹芦叶,千里长安月。新妆马上内家人,犹抱胡琴学唱《汉宫春》。飞花又逐江南路,日晚桑干渡。天津河水接天流,回首十三陵上暮云愁。

 

顺治九年(1652)春,忠于明室,隐迹江湖的蒋平阶,与门生周积贤、沈亿年寓居浙江嘉兴,唱和以词,“托情闺阁,尽后庭玉树之悲;寄傲蓬壶,即九鼎龙髯之墓。文成三卷,…命以《支机》”(蒋平阶《支机集序》)。

这首小令,即选自《支机集》。在词中,词人吊古伤今,以汉代公主和亲出塞之事,抒发其故国之思。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17),以江都王建之女细君为公主,和亲西域,往妻乌孙(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王昆莫。词的上片描写江都公主和亲,远离长安,行至塞上的情景:“白榆关外吹芦叶,千里长安月。”“白榆关”,即周围植有白榆树的关塞。《汉书·韩安国传》云:蒙恬为秦驻守北疆,曾“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名榆林塞。后亦用为边塞的通称。“芦叶”,即胡笳,原是卷芦叶或裁芦管为之,后以竹为之,由西域传入内地,声调哀怨。公主宿营于“树榆为塞”的荒凉边关,只见一轮明月当空,忽然又从塞外传来了芦叶吹奏之声。“羌管悠悠”,明月如霜的凄凉之景,自然要引起她去国思乡的悲凉之情。这远离长安千里的边城月,犹似千里之外的长安月。边城望月之人,已随明月魂飞长安,神游汉宫。接着又追叙公主新妆,别离长安,一路上风尘仆仆,鞍马劳顿,“犹抱胡琴”弹唱《汉宫春》,“说尽心中无限事”。这就补足了怀念汉宫的家国之情。“内家人”,即皇宫中人,此指江都公主。皇宫亦称大内。“胡琴”,泛指一切从域外传入的弦乐器,多指琵琶,《汉宫春》,词牌名。《宋书·乐志》引傅玄《琵琶赋》云:“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乌孙语“王”字),念其行道思慕,故使工人裁筝筑,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

下片则从怀古转入伤今,由古人推及自身。“飞花又逐江南路,日晚桑干渡。”“桑干”,即桑干河,由晋北流入冀北京郊,又名永定河。又当江南家乡暮春,路上飞花扑面的时节,漂泊幽燕的词人,正趁苍茫暮色,归向江南,济渡桑干。朦胧之中,只见所渡之桑干河水,波澜壮阔,浪兼天涌,好似“天津河水接天流”。词人至此,心潮激荡逐浪高。但是,当他“回首十三陵上”。暮烟凄迷,愁云惨淡,又是一阵心寒。故国之思,黍离之悲,漂泊之愁,一起涌上了心头。“十三陵”,为明代自永乐至崇祯十三位皇帝陵墓的总称,在今北京昌平县北天寿山。

这首词怀古伤今,寓情于景,移情于物,因而弦管传哀,暮云凝愁,痛悼故国的哀思自现,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同悲,凄恻感人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