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弃疾《西江月·遣兴》原文赏析
(宋)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首醉后遣怀的令词,大约作于瓢泉隐居时期。开篇一句写对“醉里”的“欢笑”十分“贪”得,说明诗人生活无欢,唯有从醉中寻得一点欢笑,但又得之短暂,酒醒即失,故而用了“且贪”二字,其心境是相当辛酸凄楚的。第二句紧扣“且贪”二字,说只顾寻求酒醉快感,醉里贪欢,没工夫发愁,并非无愁,可见其心也苦,其情也哀。曾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诗人,竟然为愁所困,被迫借酒解愁,诚令人凄怆而悲者矣!
诗人愁压心头,可是这“愁”字又不肯轻吐,反而宕开一笔,绕施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这两句是从孟子的话中化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原意是说:“如果完全相信《尚书》中的话,那就不如没有《尚书》这部书。”诗人这里说的是反话,乃愤激之言,不是否定古人书,而是说其中的治国安邦之道,在只知苟安、不思恢复的南宋是全然不对,尽皆错了。值得推敲的是诗人对古人书的“信着全无是处”,乃是“近来”“始觉”的,说明他从幼年立志报国到山东起义、渡江投宋,数十年间对古人书是一直深信不疑的,而现在却说它“全无是处”,绝不是一时的醉话,而是包含着非常深刻而又痛苦的人生反思和社会现实总结。诗人曾遵循古人书中遗训,写成《美芹十论》和《九议》,精辟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富国强兵,抗金御侮,进而收复中原的战略方案。可是,书奏不闻,得不到重视,结果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被迫退隐,直至今日,抚今追昔,不能不深感痛心疾首。正是这不堪回首的记忆迫使他趁着酒兴用正话反说的方式发出人生的浩叹,借以讽刺统治者违背古人遗训,苟且偷安的可耻行径。蕴含极深,用笔极重,沉郁中自有真气、奇气存在。毛晋所说:“稼轩率多抚时感事之作,磊砟英多”,于此信然!
下片写酒后醉态、醉语。先说“昨夜松边醉倒”,点出时间、地点和倒在松边,酩酊大醉的情景,然后醉意十足地“问松:‘我醉何如?’”“问松”二字,以拟人手法将松树一笔点活,生动描写出醉中与松树对话的场面。写得逼真传神而又充满诙谐情趣。在夜色深沉、醉眼朦胧中,倒在松边的诗人忽见松枝拂动,便疑心“松动要来扶”,醉得有些神志错乱了。可是,他醉中有醒,生性倔强,自己醉倒,自己站起来,不要松扶,一面“用手推松”,一面以低沉有力的声音吐出“去”字,叱松走开。这一“推”一“去”两个相关联的动词,搭配得恰到好处,有形有神,绘声绘色,堪称绝妙之笔。此句又是以散文笔法作词,与《汉书·龚胜传》:“(胜)以手推(夏侯)常曰:‘去’!”极为相似,显示出博学多才,善于借鉴的创作特点。从过片到结句,写了醉倒、问松、疑松、推松和叱松等一连串的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体态、问话、心理、动作、喝声、醉态醉意、醉情醉语,无一不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但只用了二十五字,足见其运用语言的功夫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
(清)孙廷璋《卜算子·又是夕阳边》原文鉴赏
[2019-05-14]
-
(宋)辛弃疾《卜算子·漫兴》赏析
[2019-05-13]
-
(宋)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句吊贾傅》原文赏析
[2019-05-13]
-
(明)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原文赏析
[2019-05-13]
-
(清)吴兰修《卜算子·绿剪一窗烟》初秋月夜吟赏之作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