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赏析
(宋)黄庭坚
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此词在伤春惜春的传统题材中,熔注了创作主体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词中被作者拟人化了的“春”,并不仅仅是指一种季节、时令,也是一种象征。但究竟象征什么?不同读者的人生体验、审美经验不同,感受、理解也就不一致。审美意象的多义性与模糊性给接受者提供了自由创造的契机。下面且谈谈笔者的理解与感受。
先看审美对象“春”所包涵的意蕴。“寂寞”二字是词眼,全词所要表现的是“春”的“寂寞”。给大自然、给人类带来勃勃生机、活力之“春”,在逝去后,竟“无人”知晓她的“行路”,“无人”知道她已归向何方。她的归去,人们竟不知不觉,她该是何等“寂寞”!“若”字,假设之辞。“若有人知”,正表明“没有”人知“春去处”。连“我”这欲“唤取归来同住”的惜春者尚不知“春”的“去处”,那其他对“春”无动于衷者就更可想而知了。过片设问“谁知”“踪迹”,实是肯定无人知春之“踪迹”。“春”在人间找不到一位知己、知音,而那啼春、报春、伴春歌唱的黄鹂——“春”的唯一知音,也因得不到理解,而“因风飞过蔷薇”,顾目飘然离去。这是一个多么孤独、寂寞的世界!
“春”的“寂寞”,是创作主体“寂寞”心境的投射与外化,这“寂寞”的世界,是词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体验。他平生坎坷,屡遭贬谪放逐,倍尝世态炎凉,即使我们不能凿实说那“因风飞过蔷薇”的黄鹂是象征那些在词人遭贬时掉头离去的亲朋故友,至少也包含着他在落难而需要同情、理解、支持时被人疏远的苦闷和感受。那在叶残花落之后悄然归去的“寂寞”之“春”太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那受迫害打击而历谪至黔州、戎州、宜州的“寂寞”的词人自己了。
“春”,又使人自然联想到青春、生命,词中那执着的寻春、惜春的情思又引发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的象征意蕴。在“寂寞”之“春”归去后,尽管她“无行路”,但抒情主体仍不懈地询问、寻觅,他期待、希望有人能“知春去处”,以便“唤取归来同住”,即使是人间无人知晓,还要去“问取黄鹂”,这种执着的问春、寻春、唤春、留春的情怀、意向,是否象征着主体人对青春、生命、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即使作者无此意,我们也不妨作此理解。正是“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然而,春的知情者黄鹂却“因风飞去”,对“春”的追寻终于失望。由追求到失落,从希冀到失望,这是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又毋宁是对我们整个人生的写照!
上述两层意蕴合起来看,便是在寂寞中不断地追求!在寂寞中不沉沦,在失望后不气馁,这是此词所昭示给我们的,或说是我们从中得到了这种启示。这种启迪,并非直接的说教,而是蕴含在作者用空灵之笔所创造的富于动态、饶有声响、色彩斑斓的意象群中。
-
(清)孙廷璋《卜算子·又是夕阳边》原文鉴赏
[2019-05-14]
-
(宋)辛弃疾《卜算子·漫兴》赏析
[2019-05-13]
-
(宋)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句吊贾傅》原文赏析
[2019-05-13]
-
(明)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原文赏析
[2019-05-13]
-
(清)吴兰修《卜算子·绿剪一窗烟》初秋月夜吟赏之作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