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毛文锡《醉花间·休相问》原文赏析
(五代)毛文锡
醉花间·休相问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
此词写闺人因丈夫远戍不归、久无音信引起的愁恨,内容本很平常,读来却颇饶清新灵动的韵致。这是因为它在构思上力矫平直,又较好地发挥了词体本身特点的缘故。
开头既不正面叙写愁恨之因,更不具体描绘愁恨之态,而是以“休相问”凌空起势;紧接着又连下”怕相问,相问还添恨”两句。三个短句中,“相问”一语出现三次,前两句并列叠用,第三句与第二句顶针,象连珠炮似地倾泻而出,造成一种满腔郁结,不愿而且害怕别人触及的强烈印象,虽未写愁恨的具体形态,而愁恨之强烈可以想见。这是一种突兀奇横、绘声传神的起笔。三句在语势上节短势促而又一气蝉联,在意蕴上却是逐层脱卸,句句转进。即“休相问”的原因“怕相问”,而“怕相问”又是因为“相问还添恨”。这样,就显得既淋漓酣畅,又曲折有致。
写到这里,似乎应该交待“恨”因或叙说“恨”的具体内容了,却又突然顿住,宕开写景。只见春水漾满了池塘,双双对对的紫鸳鸯(鸂鶒又名紫鸳鸯)正相亲相偎地在水中嬉戏。这两句看似闲笔,其实正是进一步抒写女主人公无法躲避、消释的愁恨。旁人的相问,固可拒之千里,其奈无知之物何!那“相趁”的鸂鶒全然不管女主人公的心绪,顾自交颈相亲,这对“怕相问”而游目舒忧的女子是一种新的撩拨刺激,“还”字正透露出她对鸂鶒的一股怨意。两句用的是一种欲擒故纵之法,貌似放松,却反而把愁恨的心弦拉得更紧。
人情物态,尽皆添恨增愁。写到这里,方转出下片对“恨”因的叙写交待,时间也自然由今晨回溯到昨夜。原来昨天夜间,下起了霏霏细雨。这种雨本来就容易引起形单影只的闺中少妇怀远之情(所谓“细雨梦回鸡塞远”即是一例),更何况清晨时又袭来一阵料峭的春寒,不免分外感到处境的孤寂和心头的凄寒。由己身之寒,转而想到远戍边疆的丈夫,此刻定当禁受着塞外的酷寒,然而对方却已久断音讯了。这里既有对戍楼人的怨意,更有生死未卜的担忧。这正是愁恨的原因和具体内容,也是“休相问,怕相问”的根由。到这里,一开头凌空设置的悬念方得到解释。全篇也就在“久绝边庭信”这种似结非结的情况下顿住。况周颐《餐樱庑词话》说:“《醉花间》后段,情景不奇,写出正复不易。语淡而真,亦轻清,亦沉着。”轻清,指其用语的轻淡清新,灵动跳脱;沉着,指其感情的深厚沉挚。
通观全词,可以看出它在构思上采取了逆向叙写,先果后因的写法。先将女主人公情思郁结、感情最强烈的瞬间置于读者面前,用重词叠句造成极富力度的感情倾泄。然后又利用词体各层间跳跃性大的特点,宕开写景,似放实收,似松更紧;下片方从容揭示“恨”因,和盘托出。这种构思,使全篇避免了平直的叙写,既能给人以起势奇横、感情强烈的印象,又显得波峭顿宕,灵动跳脱,使平常的题材平添了新趣。
-
(清)孙廷璋《卜算子·又是夕阳边》原文鉴赏
[2019-05-14]
-
(宋)辛弃疾《卜算子·漫兴》赏析
[2019-05-13]
-
(宋)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句吊贾傅》原文赏析
[2019-05-13]
-
(明)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原文赏析
[2019-05-13]
-
(清)吴兰修《卜算子·绿剪一窗烟》初秋月夜吟赏之作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