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夏孙桐《南楼令·秋怀次韵》原文赏析

2022-06-11 可可诗词网-唐宋元小令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清)夏孙桐

南楼令·秋怀次韵

残叶下寒阶,秋风震旅怀。话莼鲈、空自低回。莽莽神州兵气亘,听不得,泽鸿哀。

夕照淡金台,销沉几霸才?对霜天、尊酒悲来。丛菊漫掩词客泪,偏多傍,战场开。

 

中国古典诗词里的忧患意识常借悲秋题材来表现。自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开其先河,经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强化,秋悲一直积淀在文人的审美意识之中。本词就是表现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主题,不过,它同时凝聚了现实的战乱给人们心灵上留下的深重创伤。词的写作年代已不易考定,但高度浓缩的艺术魅力仍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起句写秋风扫落叶、瑟瑟秋声震颤着羁旅他乡的词人的心灵。“残叶下寒阶”虽然没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的寥阔),也没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的气势,却别有一番沉重与感伤。时逢战乱而又作客他乡,其心中孤寂酸楚的况味是可想而知的,因而“残叶”、“秋风”才引发他无限的哀伤。此外,秋风还勾起他对故乡的思念。晋人张翰在外做官。秋风一起,顿思家乡吴中莼羹鲈鲙,于是弃官归家。如今词人羁旅他乡,却无法象张翰那样自由自在。怀乡而思归,思归而不得,其痛苦可知,“低回”,徘徊便是其忧伤悲切、无可奈何的外在表现。“莽莽神州兵气亘”,词意一转,点明思归不得、“空自低回”的时代原因。神州大地、战火纷飞,“兵气”横亘、道路阻塞、故无法归去。有家难归,便想望家书。然而,替人传书的大雁于今也自身不保,泥泽中失伴孤飞,悲伤哀鸣。而哀鸣的孤雁反过来又引起词人独自羁寓异乡的身世之感,他也仿佛成了在泥泽江湖中挣扎奔波的孤雁,故“听不得,泽鸿哀”。

上片着重写眼前景物引发的内心哀痛,下片写对现实的沉思与失望。金台,即唐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纳吸引天下英才。于今兵气横亘,词人希望有“霸才”出来力挽狂澜,拯救苍生。可悲的是,黄金台上早已笼罩着惨淡的夕阳,荒凉无主,天下“霸才”沉默无闻。词人感时伤世、徒唤奈何!只能对着“霜天”举酒悲号。“尊酒悲来”的情绪是低沉哀怨,其呼号也不免软弱无力,但他能从个体的悲哀中振起,思索、探寻时代的悲剧,却也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民族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杜甫《春望》诗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战难中、满目疮痍,见“花鸟”无不“惊心”、“溅泪”。词人与杜甫异代同悲,见依傍战场盛开的菊花,不觉泪流滂滂。“丛菊”句化用杜甫《秋兴》诗“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偏”字下得沉痛,丛菊似乎不解人的怆痛,“偏”傍着战场盛开,故惹人愁。“战场”本让人产生流离失所的悲伤,而菊花也易引人对故乡亲旧的思念——因为重九日亲朋多团聚、登高赏菊,而菊花却“偏多傍、战场开”,岂不让人愁更愁、痛上加痛?“漫掩”二字下得伤心。词人只有对菊洒泪,别无他法。想必他有救国之愿而无报国之门。国不能救、家不得归,故说徒有痛哭而已。

本词选用积淀着民族审美心理的富于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现悲秋情绪、忧患意识。“残叶”、“寒阶”、“莼鲈”、“哀雁”、“夕照”、“霜天”、“丛菊”等既是秋日的景象,也是悲秋诗歌中常用的审美意象,它们本身就包含着悲秋、怀乡、思家等美学和历史的内涵。作者将它们组合融汇在一起,就更加强了悲秋、忧患情思的浓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