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原文赏析

2024-03-06 可可诗词网-唐宋元小令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清)纳兰性德

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纳兰性德对原配夫人卢氏过早的死,视为自己一生的最大遗憾。这位在精神气质上颇似贾宝玉的贵胄公子,从此开始真正尝到了人生的苦味,他把满腔哀思铸入词章,凄婉悱恻,感人至深。

上面这首《南乡子》词是题写在妻子的遗象上的。每当多情的词人面对妻子的画象时,心中便涌起难以抑制的悲哀,他极力忍泪吞声,但无声的饮泣更令人心碎。首句“泪咽却无声”,破空而来,吐露出词人内心极度的悲痛。“只向从前悔薄情”,对画像思伊人,回顾自己往日和妻子相聚的日子,实在太少了,想想今朝人天永隔,不由感到一种良心的谴责和忏悔,在她的生前,自己没有能给她更多的爱,未免太薄情了!纳兰性德身为皇帝侍从,长年戎马出巡,羁旅天涯,留下妻子空闺独守,一直深感抱歉,虽然他对世俗的富贵荣华感到厌倦,但又不能从中摆脱出来。“薄情”的自责,隐含有多少无奈!一个“悔”字里又隐含着多少幽怨!

词人深情地凝视亡妻的画像,凭仗画家的丹青仔细审视着妻子的面容,她是那样的轻盈娇美,那神采风韵,维妙维肖,多么精采的传神写照! 可是,这一切如今还有什么意思呢?它只能引起词人的无限伤感。作者悲叹道:画家啊!您的丹青妙乎可以留下逝者的美好形象,但是我内心的伤痛,您是怎么也画不出来的。

词的下片抒写由亡妻画象触发的自己对命运对人生的感受。词人好象对妻子说:“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您诀别的话语,至今仍然清晰地响在耳畔,但实际上我们这对少年夫妻比翼双飞的美梦,却过早地破灭了。据《卢氏墓志》记载,卢氏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卒,时年二十一岁。卢氏十八岁于归,与纳兰伉俪情深,可惜他们仅仅相处了三年。纳兰性德对卢氏的夭折是极为伤心的。“午夜鹣鹣梦早醒”是用比翼鸟比喻夫妻共同的生活。传说中有一种鹣鹣鸟,只有一只眼,一个翅膀。必须二鸟相互依傍,比翼齐飞,故又名比翼鸟。现在,这对相依为命的鸟,其中一只不幸死去,另一只鸟怎能生活下去呢? 所以词人悲叹道:“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如今从这场短暂而幸福的美梦中醒来的,只有你一个人,而我还在睡梦之中,一更又一更,难挨的漫漫长夜啊! 特别在那风雨如晦的夜晚,檐下风铃响起的时候,我思念着你,把眼泪都流尽了。据《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离马嵬坡入蜀,“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白居易《长恨歌》曰:“夜雨闻铃肠断声。”此词结句亦暗用此典。

这首悼亡词情真意挚,哀感动人,而又颇有人生感慨。“卿自早醒侬自梦”,把妻子的死亡称作“梦醒”,当作解脱,而自己仍在梦中,经受人生的种种痛苦。这既是作者的伤心人语,又可看到作者厌弃尘俗世间的心绪。这种心绪在其悼亡词中时有流露,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这样写道:“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词人说妻子“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主要是她感到“人间无味”、“不及夜台”,生不如死,尘土复盖的幽冥之境虽然冷清清,但却可以把愁绪一同埋葬。为了逃避无味的人世,宁肯抛开死生不弃的钗钿之约。这段话与本词中“卿自早醒侬自梦”句,都是喻示着死者的明智和生者的迷失,当然,这是作者自己在无限神伤的思念之中寄寓对人生、对命运的厌弃和绝望。实际上其亡妻卢氏也的确象词中所写的,是一个有见识的,不平常的女性。《卢氏墓志》说卢氏“抗情尘表,则视若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存流水。于其殁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由此可风,纳兰性德损失的不只是一个美丽的妻子,而是一个有共同理想的红颜知己。她的弃他而去,无异动摇了他生命的根基,夺走了他人生的美梦,他的悼亡词写得这样伤心,自是可以理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