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文赏析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唐宋元小令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宋)欧阳修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是欧阳修归隐颍州后所写的咏西湖风光《采桑子》组词的第四首。此词重在表现见乐景而由乐转哀的审美感受,写西湖暮春美景与惜春之叹。大致可分春残、天晚、人散、雨燕四个小片断。上片首句总写暮春残景,虽万花纷谢,落红满眼,仍不失为一种美,因为这是在西湖秀丽的背景上。如美人未经梳洗或残妆垢面,仍无碍天生丽质而不失国色。且因词人是来游湖,并非赏春,所以眼中的春残芳谢,更别有一番景致。你看那“飞絮濛濛”不就是非此芳节而无从领略的吗?还有那栏杆边依依垂柳,整天价在微风中拂动着。“尽日风”,写出了此时湖畔的冷清无人。正由于在一片寥廓之中,尽日为风吹拂的垂条才会如此惹人注目。下片“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又着一“尽”字,遂强调了作者的复杂矛盾心理。整日风吹柳摇,还未令人对空旷的游览胜境有什么特殊的感触,但日将尽,清静既久,追忆起昔时笙歌欢语的热闹场景,方才“蓦地”悟出当初的喧闹还真有些让人留恋。人的心理就是这样:什么东西在眼前的时候,并不怎么觉得它的可贵;一旦失去了,方才备感其价值。惜憾之情也随之而生。湖光犹在,然而笙歌不存、景残人去,仍不免让人觉得似乎有些缺憾与索寞。这第二个“尽”字,既写出了春晚人去,又含蓄地回应前一个“尽”字,暗示天色渐晚。于是作者的兴致也渐渐地消褪。可正这时,细雨纷纷飘洒湖天,作者既无余兴,只好“垂下帘栊”,痴痴地瞩目雨中飞翔的双燕:这对小生灵相亲相爱,低语呢喃,真令人艳羡。“微雨燕双飞”的场景,伴随着细雨带来的一阵轻寒,又加重并烘染了词人“落花人独立”的心绪。喧极归寂,乐极转哀,唯有雨中双燕反衬出赏玩暮春残景的词人凝眸湖波烟雨的无奈神情。古人多感春生恨,而欧阳修这首小令却写出了春意阑珊中,词人力图摆脱春恨模式框范,在春空野静中赏美寻趣的努力。然而这种努力终归没有成功。西湖再好,难慰孤寂。结句细雨归燕,引出词人莫可名状的惆怅。这首小令常为人称道,大概就是因为纯以景传情,而无限深意自在其中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