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问荆溪溪上人家)
乔吉
荆溪即事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 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①,官无事乌鼠当 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注释】①样:通“漾”。样瓦,弄瓦的意思。
【鉴赏】荆溪在今江苏省,是流经宜兴通往太湖的一条小河,沿岸风 景秀丽,曾引无数诗人竞折腰。唐朝杜牧曾筑水榭于其上,宋代东坡又欲 买田种橘于其间。梅尧臣有一首著名的咏荆溪的七言律诗:“行到东溪看 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 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在这里,荆 溪仿佛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同样一个荆溪,在乔吉的眼中又 是一个怎样的景象呢?同样有老树,却不是花团锦簇“无丑枝”,而是枯枝 败叶,枝枝丫丫遮蔽着寻常百姓的家门;同样有蒲苇,却不是生意盎然“短 短齐似剪”,而是萧瑟参差绕岸杂生;同样有园篱,却不是人间仙境“桃园 琼篱”,而是梢乱刺尖的苦竹圈着棘笆。寺庙里连个和尚都没有了,只有 狐狸在屋顶上戏弄玩耍;衙门里也看不到一个当差的,只有老鼠在大堂上 跑来跑去。整个“荆溪溪上”没有一点活力,没有一点生机。面对空荡的 “黄水白沙”,诗人长久地倚着阑干,细数着一声二声的啼鸦,内心的愁苦 可想而知。
前人笔下的荆溪是美的写照,诗人眼中的荆溪却是“丑”的化身。但 谁又能说诗人来到荆溪的最初动因不是为了寻找美呢?据宜兴县志记 载,荆溪有一支流曰梅溪。毫无疑问,“梅”在诗人心中是美的极致、美的 典范。诗人有一首著名散曲[水仙子]《寻梅》,曲中写诗人不惜“溪北溪 南”、“树头树底”、两脚踏霜去寻梅,其实,诗人真正寻找的应是像梅花一 样冰清玉洁、傲岸风雪的美的人格和美的精神。诗人在《寻梅》曲中终于 寻到了他梦中的“孤山之梅”,而在本曲中“荆上人家”却“不种梅花”。 此曲开头如青峰劈面,陡起发问:“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这既是诗人寻 美不遇的惆怅与浩叹,又是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耐人寻味, 发人深思。
今日更新
-
十五首录四 马致远
[2019-05-18]
-
《野兴》八首录四 马致远
[2019-05-18]
-
《秋思》 马致远
[2019-05-18]
-
《别情》 王德信
[2019-05-18]
-
《道情》 邓玉宾
[2019-05-1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