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长路情
每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我最难忘那中学时代。三十年前,我是个中学生,家住农村,考上政和一中后,到县城上学住宿,每周要回趟家里取米拿菜,不知走过多少山路,同学们给我雅号叫“走长路”。至于走了多少长路,说不太准,大概有三千里吧。
我生长在武夷山区石门村,这里山高路远,村落零散,人们出门靠的是两只铁脚板。那时,山区还没全通公路,更没铁路,许多乡村只有坎坷不平、弯弯曲曲的山路、土路。我们这些山里长大的孩子,天天与山路打交道,练就了一双好脚板。记得小学毕业那年,为不辜负祖上对后辈的期望,做个文化人,父亲送我到远离家乡四十里外的县城读中学。那时学校的生活十分清贫,米是自己带去.菜也自己带,还有腌菜、萝卜成、笋成、山芋、马铃薯等。
读高中那年的端午节,恰逢周米,我一早便背了干粮踏上回乡的路,好多年没在家里过端午节了,真有点归心似箭。路上不知过了多少村,跨过多少沟,爬过多少岭,歇过多少亭,傍晚时分总算赶到家。一到家门口,妈妈见我回家,十分高兴,从锅里拿出一大串刚煮好的糖粽给我: “俺华,粽子刚熟,快吃”。我狼吞虎咽似的吃个精光,还意犹未尽,那时我是个十五岁的少年,能半天行三十里,令长辈感到惊奇,夸奖我一番,心里乐滋滋的。
的确,我是用两只铁脚板走回家的。我铭记老人的话:走长路,不怕慢,就怕站。头两回,走这么长的路又累又渴又饿,脚底也磨出好多水泡,疼痛难忍,四十里走了一整天,真累哪,我怨恨命运把我抛在山沟里。父亲看出我的心思,耐心开导我,并给我讲起“程门立雪,凿孔借光”等古人学习的故事,尤其给我讲家乡石门家族祖先陈朝老在宋朝时就从这条山路上京都考功名,成为一名大学生的精彩故事,极大地增强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在以后的行路中我心情开朗,脚底像抹油似的,走起来特别快。是亭子不歇,是新鲜东西不看,偶尔喝些山泉解渴,一心只顾朝前走。一路上,在茂林山道中穿行,不时蹿出几只野兔、山鸡、穿山甲、松鼠等动物来,开始真有些虚惊,后来慢慢适应,壮大胆子,习以为常了,还觉得走山路不再寂寞,别有乐趣呢。那峰峦山涧、石崖、亭桥、村落、小道等美景尽收眼底。春天,处处鸟语花香,新绿吐翠;夏日,树荫林茂,青翠欲滴;金秋,秋高气爽,山果飘香;严冬,林海茫茫,松涛阵阵,大雪纷飞……啊!大自然多美呀!这山色、石径、山道、树林、石崖、小亭、溪流、山泉、村落,它们是长路见证人,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里一草一木,一沟一壑,一山一石,我既熟悉,又热爱。
如今家乡的路已变成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这方便快捷的公路给家乡带来了福音和巨变,让人永远铭记哪!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的人生之路就始于这条路。四年的中学生活,我在这条路上不知洒下几多汗水,留下几多足迹,爬过几多山头,淌过几多小溪。这路锻炼了我的毅力和勇气,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只要认准目标朝前走,希望就在。数年后,我考上大学,参加工怍,在文学、历史、理论、书法上取得一定成绩.全得益于中学生活,尤其那三千里路……
人生道路虽漫长,就像家乡的路一样,有许多坎坷惊险和宽敞平坦,但我仍以这顽强的毅力和勇气去对待它,战胜它。走好人生之路,事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