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蝉》 - 唐·虞世南

2023-04-17 可可诗词网-历代哲理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清代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蝉的头部有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性高洁,栖高饮露。“垂緌”状蝉的外形,隐写其身份高贵。“饮清露”说蝉的食性,暗寓其品行高尚。以“疏”写桐,意在说明桐树高耸,枝叶稀疏。“流响”声音远播,这是说蝉有能耐,有作为。“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声远是因了“居高”——身份高、品格高,回应上两句意思。一个“自”字,点明此乃本身条件使然,因而顺接“非是借秋风”,不是凭借外力而成的。虞世南是初唐名相,唐太宗屡称他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诗人关于“居高身自远,非是借秋风”的理语,固然是他自矜的表示,也是借此以述理,不作柔弱苗,就要自立、自强。人的声名远播,交口称誉,“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不是靠了有做官的爸爸,有僚属的拍马,有权势地位,有吹嘘的喇叭。只有品格高尚、才能高超,始可影响深远。虞世南借蝉言理,又饱含自身经验感受,故有形有情,也就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