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即目》 - 清、近代山水诗赏析

2024-10-26 可可诗词网-山水风景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林则徐《即目》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林则徐

万笏尖中路渐成,远看如削近还平。

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眼前直觉群山小,罗列儿孙未得名。

这首诗是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八月,林则徐赴云南任职途经贵州时写的。诗中描绘云贵高原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语言平易而形象鲜明,视野空阔而境界宏大。

开首一联从写“路”入笔。“万笏尖中路渐成”。笏(hù),是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时所执的长方形手板。这里以万笏比喻耸立的群山,非常新颖,又非常贴切。它突出了贵州群山多悬崖绝壁的险峻特征,放眼望去就好象竖立着无数面笏板一样; 由于群峰壁立,重重叠叠,所以看得见的多是那些笏板的尖顶。然而,山路却正在这“万笏尖中”出现了。“路渐成”的“渐”字,又写出了这条山路在视野中断断续续、蜿蜒曲折的形象。第二句进一步写道,这山路从远处看去,象是刀削的一般陡峭,可是走近了看,却还是平坦可行的。于是,诗人便从这条险峻的山路,步步深入贵州雄奇的山国境界。

诗的颔联展开了新的景象: 顺着山路前行,不知道自己已经逐渐登上与九天相近的高处; 看见白云从脚下的低处升起,不由得为之惊讶。在这里,一个“诸天”,一个“下界”,形成了巨大的空间感; 而“身与诸天接”、“云从下界生”,更有力地表现了登高俯视的形象和感受,使人不禁有李白《蜀道难》所谓“扪参历井仰胁息”之叹。

第五、六句进而描绘在高处望见的奇景秀色,一句写雨,一句写晴。第五句说: “飞瀑正拖千嶂雨”。这个“拖”字为下垂之意,将飞瀑与千嶂雨勾连起来。全句说是,巨大的瀑布飞流直泻,垂落为洒向群山的急雨。这个形象真可谓宏伟壮观。第六句又写道: “斜阳先放一峰晴”。是说有一座山峰已经雨霁天晴,率先披上了夕阳的金辉。诗人用的“先放”二字,又写出了山区气候由雨转晴的急速变化。而“斜阳”与“飞瀑”、“一峰晴”与“千嶂雨”的对衬与反差,更使整个画面显得绚丽多彩、气象万千。

尾联再写在绝顶极目四望的所见和所感,只觉得群山显得那么矮小,好象是绝顶的儿孙一样围绕在周围,只是这绝顶还没有出名罢了。这两句诗写得平易、自然,其实都用了典故。“眼前直觉群山小”,是用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意; “罗列儿孙未得名”,是用杜甫“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列如儿孙”之意。杜甫这两联诗,一联是写东岳泰山,一联是写西岳华山,都写得气度恢宏、规模宏大。林则徐用其意,虽然是叹惜眼前这绝顶无名无望,但它的气度规模却能够与声震天下的名山相媲美,这又是热烈的赞叹了。

这首诗从山路写到绝顶,从云朵初生写到阴晴变幻,不但笔法有序,而且善于捕捉新鲜的形象,写出了贵州山水的天然神韵,抒发了诗人健康向上的情感,使读者从诗中感受到作者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高瞻远瞩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