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 唐山水诗赏析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唐山水诗鉴赏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桐庐江,又名桐江,是钱塘江流经桐庐县境一段的别称。开元十八年(730)孟浩然舟行至此,夜宿江上。周围凄清的景物,触发了他的羁愁旅思和对广陵旧友的怀念,于是写下了这一首即景抒情诗。
前四句紧扣诗题写诗人夜宿桐庐江所见所闻,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萧疏简淡的秋江夜泊图画。远处山色昏暝,薄暮中不时传来猿的长啸,其声是那样凄哀悲切,一声声都牵动着人的愁肠。脚下江水奔流不息,不知是由于风的作用还是因为人的错觉,在朦胧夜色中显得分外湍急。岸边,风的呼声和风掠过树木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发出阵阵鸣响。茫茫大江之上,仿佛一切都消失在无边的夜幕里,只有清冷的月光照着这一叶孤舟。这里的写景有一个鲜明特点,即诗人不仅描写了“山暝”、“月照”等视觉形象,更着力刻画了猿啼、风鸣、水流等听觉形象。这一方面真实地传达出人在夜晚所特有的感觉,同时以这几个含有凄凉况味的听觉意象,有力地烘托出凄清黯淡的氛围。此外,这几句虽全是写景,却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所描绘的既是桐庐江的夜景,也是他内心情绪的投影。其中,“愁”、“急”、“孤”等词语有着强烈的感情倾向自不必说,就连“风鸣”、“月照”这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涂上了浓郁的主观色彩,透露出诗人心中的孤凄和不宁。有了这样一层景物描写作铺垫,便自然而然引出了下面的抒情。
“建德非吾上,维扬忆旧游” 一联,抒发了诗人客居建德的乡愁和对扬州(即广陵)旧友的怀念。既统摄诗题,又似乎是表明以上写景情调何以如此凄凉的原因。思乡、怀友是古典诗歌中的常见题材,然而思乡、怀友的作品并非一律悲凉沉郁。孟浩然本人就有不少怀友之作,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都是其中的名篇,这些诗景物清新,风格淡远,与此诗迥然不同。这不单因为此诗抒写的是相思兼有客愁这双重感情,与诗人作诗时的失意心态尤其有着密切的关系。孟浩然四十岁时方满怀希望赴长安求仕,惜无有力的人援引应试失败,这对他自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他登上了游历吴越的漫漫长途。“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自洛之越》)清楚地表明他的漫游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被弃置之后愤世、遁世的表现。所以,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情调低沉。吴越的山水在他心中、眼里也都失去了诱人的光彩,而蒙上了一层凄清的色调。此刻,当他孑然一身,独泊江上,面对茫茫江水、飒飒秋风、悠悠冷月,羁旅的孤寂、思乡的惆怅、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这种种愁绪便一齐袭来。结联从字面上看,说的是诗人想要通过眼前这昼夜奔流的江水,把他的眼泪,也把他的思念带给大海西头的友人。细味全诗,就可以知道,这“遥寄”的“两行泪”中,哪里仅仅是相思之愁,更有着怀乡之痛和失意之悲。此诗就在这浓重的感伤情绪中戛然而止,却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唐山水诗赏析
[2019-06-03]
-
杜甫《题张氏隐居》 - 唐山水诗赏析
[2019-06-03]
-
邵长蘅《雨后登惠山最高顶》 - 清、近代山水诗赏析
[2019-06-03]
-
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 -
[2019-06-03]
-
刘眘虚《阙题》 - 唐山水诗赏析
[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