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遣兴》 - 宋·辛弃疾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首词创作于何年无考,但从该词的清丽雅淡的风格来判断,估计是他晚年受弹劾落职后隐居瓢泉时(1194—1203)的作品。
辛弃疾自山东率众起义南归后,没有受到南宋统治集团的重用,一直被委派为地方官。而他那不与投降派妥协的政治态度,又使他和南宋王朝的特权人物的矛盾日趋加重,因而在政治上处于孤危地位,屡受打击,从政也就愈为艰难。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因言官弹劾而去职,只好去过退隐生活。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心境下写成的。题为“遣兴”,实际上是借醉里狂言畅抒胸中的郁闷。从表面看,词里没有写忧愤、愁绪,其实是在悠闲、放逸之外,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怨愤情绪。
词的上片写诗人酒后的感慨。“醉里且贪欢笑”,写出诗人终日愁苦的抑郁情绪。在政治上他屡遭打击,心情郁闷,没有欢笑可言,只有在以酒浇愁、酒意朦胧时,才权且享受到人间的欢乐。“要愁那得工夫”,是句反语,表面上是写无暇发愁,但实指内容却是种种愁事接踵而来,使他终日陷入愁苦之中。这两句把诗人所经受的精神压抑之苦表现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接着,诗人将笔锋由写愁苦转而写读书。“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揭示了他终日愁苦的原因,抒写了他的满腹牢骚和满腔激愤。“信著全无是处”,也是一句反语,典出于《孟子》中“尽心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其本意是说《尚书》中的“武成篇”的纪事不可尽信;而辛词中却说古人书“全无是处”了。这不是菲薄古人,也不是否定古籍的价值,而是针对当时的统治阶级不辨是非、不遵从古训、倒行逆施、数典忘祖而发出的慨叹之辞。这看似酒醉狂言,实际上诗人的意识是极清醒的。他正是借助于醉人之口抒发了对昏庸、卖国的南宋统治者的怨怼和愤慨之情。
下片紧承上片的酒醉具体地写其醉态。“松边醉倒”,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既承接上片的酒后狂言,又启迪下片的醉后狂态。他醉眼朦胧,把身边的松树看作是“人”,与松对谈,情同挚友。他本来酒醉如泥,扶着松树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却又仿佛觉得松树来扶他,并以手相推,斥责对方:“走开!”作者通过这些特殊的感受和情趣,维妙维肖地写出了诗人的醉态,更表现了他独立不倚、豪放豁达的思想性格。
这首词构思机俏,虚实相衬。全篇自始至终贯串着一个“醉”字,开头写“醉里贪笑”,继而写“醉后狂言”,接着又写“松边醉倒”,醉眼问松,醉中推松。通过这一系列醉后的意识流动和行为动作,把诗人的醉态刻画得栩栩传神,而他的醉态又与他的政治处境密切相关,因而对其醉态写得程度愈深,就愈能反映出诗人的积愤之重。全词实写其醉,虚指其愤,在虚实相互映衬中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全词的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特别是以散文句法入词,质朴、清新、佻达,既有幽默情趣,又显得奇崛新巧、耐人寻味。
-
《书能误人》 - 明·李贽
[2019-05-11]
-
《人京》 - 明·于谦
[2019-05-11]
-
《今日诗》 - 明·文嘉
[2019-05-11]
-
《偶成》 - 宋·程颢
[2019-05-11]
-
《傀儡》 - 宋·杨亿
[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