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千门皆闭夜何央②,百忧俱集断人肠。
探揣箱中取刀尺,拂拭机上断流黄③。
情人逐情虽可恨④,复畏边远乏衣裳。
已缫一茧催衣缕,复捣百和薰衣香。
犹忆去时腰大小,不知今日身短长。
裆双心共一袜⑤, 衵複两边作八襊⑥。
襟带虽安不忍缝,开孔裁穿犹未达。
胸前卻月两相连⑦,本照君心不照天。
愿君分明得此意,勿复流荡不如先。
含悲含怨判不死⑧,封情忍思待来年。
王筠的《行路难》 ,写的是一位闺中少妇对遥在“边远”之地的丈夫且思且怨、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态,表现了她的善良、勤谨、自尊、多情等性格特点。
当千家万户门窗紧闭、天黑月暗、夜阑人静的时候,我们的女主人公却面对着青灯孤影,“百忧俱集”,肠断神伤。长夜漫漫,“怎一个愁字了得”!然而,这牵肠挂肚的忧愁有什么用呢?想到这里,她强打起精神,用手探摸着从箱中拿出剪刀和尺子,然后又走到织布机前,拂拭掉沾结其上的硫黄,于是,机杼之声便打破了深夜的静寂。有什么办法呢?尽管那个冤家曾经 “逐情”、偷欢,让人一想起来就恨得咬牙,但又怕他在“边远”之地缺衣少裳,冻坏了身子。她分茧缫丝,昼夜赶织,急急忙忙地为丈夫赶制衣裳,又亲捣百合,要给他把衣服熏得香气馥郁。她还清楚地记得丈夫离开时腰身的大小,但“去日苦多”,也不知道他如今的高矮肥瘦,这衣服可怎么裁制?她先给丈夫做好一件背心和一双布袜,又在内衣的两边打上八个褶子,以便使其更加贴身得体。外衣也剪裁好了,将衣襟、衣带比划、安置妥帖; 又在领口、衣袖处开了口,怕不合适还穿到自己身上试了又试。然而,自己的这一番甘苦丈夫能体会到么?他当年可是有过 “逐情”买欢的不检点行径的啊! 于是,一阵揪心的痛感袭来,她心灰意懒,呆呆地凝视着片片页页的衣料,“不忍缝”了! 可又转念一想,“边远”之地朔风野大,天寒地结,如不及时寄去御寒衣物,这个冤家将何以抵挡塞外那料峭的寒风?思前想后,千肠百结,即令如期寄去寒衣,尚觉意 “犹未达”。经过苦思冥想,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在给丈夫的上衣胸前,绣制上一轮圆月的图案,让它紧贴着丈夫的心,两相勾连。这种别出心裁是什么意思呢?她的深心是:天理不公,让我们夫妻天各一方,不得团圆,对此,我们难以违谬,无可奈何; 但是,我对你则是一往情深,恩爱有加,我的心始终要和你的心贴在一起、连在一起! 这融注着她的一片柔情蜜意的月亮图案,象征着她明净、高洁的人格,象征着她对丈夫纯正、坚贞的爱情! 所以,她以这种特殊的表情方式向遥隔千里的丈夫表白: 我绣在你衣胸上的这颗 “月亮”,是 “本照君心不照天” 的啊! 希望你能够明白无误地领会我这番心意,千万不要再 “流荡”无拘、反而 “不如先”了。我满含悲辛、自怨自艾,都是为了你呀,只期盼你在远方能够逢凶化吉、苟全性命,我这里权且闭锁情怀、坚忍思念,指待、渴望着你 “来年”的回归!
很显然,《行路难》 中的这位女主人公,不同于王昌龄 《闺怨》 诗中的那个 “不知愁”的 “闺中少妇”,尽管她们都是怀念征人。那么,她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第一,她们的身份、地位不同。王昌龄笔下的那位 “闺中少妇”,能够 “春日凝妆上翠楼”,满怀欣喜地观赏大自然的万紫千红、莺歌燕舞,这说明她是有闲者阶层,或者说是一位大家的贵夫人。她既无衣食之忧,又无纺绩之劳,有的是闲情逸致,故能在春暖花开之日,打扮得花枝招展,登上那雕梁画栋的 “翠楼”,消受那多姿多彩的春光。而王筠笔下的这位妇女则不然,她要抽茧缫丝,昼纺夜织,捉尺操剪,刀裁手缝。由于丈夫的远离,大概除了洒扫清除外,还得兼及田间劳作吧?可见,她是一个下层劳动妇女。那么,即令是大地回春,她恐怕也无暇 “凝妆”,亦未必有 “翠楼”可 “上”。另外,前者是 “教”夫婿去 “觅封侯”的,这就是说,他们是在富裕之外去求显贵、求功名的; 而后者的丈夫大概仅仅是由于皇命难违而去征战、去服役的了! 这些都说明她们的社会地位、追求层次是迥然有异的。第二,她们的感情遭遇不同。《闺怨》诗中的那个“少妇”看来很幸运,因为她忽然看见 “陌头杨柳色”之后,马上就激荡起 “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强烈感情,这说明她与丈夫的关系是很好的,至少从诗作中看不出他们感情生活的阴影。而我们面对的这位妇女却很不幸,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她的 “情人”或丈夫,但他却用情不专,另有外遇,这对她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平,又是多么令她伤心啊! 由于以上两点,也就导致了第三点不同: 她们的感情形态不同。王昌龄所写的那个少妇,其感情是大起大落,经历了一次性的突变。“凝”妆 “上”翠楼,是 “不知愁”的具体化,说明她是乘兴而来; 仅仅是由于 “忽见陌头杨柳色”,而因思生 “悔”,感情一落千丈,败兴而归。从全诗来看,“悔”是感情主调,关合 《闺怨》题旨,而前面的 “不知愁”则是从属,是铺垫,是欲抑先扬。主人公的感情比较单纯、显朗。而王筠所写的这位劳动妇女,其感情形态就复杂多了。单从诗中表情的词和词组来看,就有 “忧”、“恨”、“畏”、“悲”、“怨”、“盼”,“不忍”、“封情”、“忍思”,“断人肠”、“犹未达”等,真是一唱三叹,千回百折,恩怨交杂,情不能已!
从艺术创造的角度看,这首诗有三点可以一提。一是环境典型。该诗选择了一个“千门皆闭”的深夜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布散出特定的抒情氛围,与诗作所要表达的压抑、郁闷、忧思、愁怨的情绪和谐统一,相得益彰。二是人物典型。作品所写的不是为人们所习见的那种春怨秋悲、怀念征人的妇女形象,而是一个既饱尝了离异之苦,更遭受过失宠之辱的不幸者。她感情专一,但丈夫却另有所爱,这使她的自尊心受到重创。她对丈夫的无行虽然怨恨不已,但想到他在边地的寒苦,还是忍辱负重,为他赶制衣裳,企望以自己的忠贞热情熔化丈夫心中的冰块,恢复夫妻恩爱。她的性格是复杂的、典型的。三是细节典型。那 “取刀尺”时 “探揣”的动作,那对丈夫腰身大小的内心估量,那“衵複两边作八襊”、“胸前卻月两相连”的心思巧运,都是很能传神的细节,对于表现女主人公复杂丰厚的感情、宽厚善良的性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