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子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这首诗又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沈子福,王维的朋友,生平不详。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王维大约在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 (740、741) 知南选,至襄阳 (今属湖北) 。这首诗就是当时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我们一旦进入了这首诗所展现的诗化世界中,上述的具体实在的事实与情景就都被抛开和超越。我们面临的是公元8世纪中国南方渡口一个宁静浪漫的诗化人生情景: 这里杨柳依依,渡头冷清,客舟待发。江面的空阔浩渺,春色的荡漾流溢,为人间的伤心别离更增添了一层恨意。杨柳是渡头景物的实写,唐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 暗含 “留” 意。因此,这里写杨柳,也是写意,以烘托离别气氛。杨柳依依,别意缠绵,加之行客稀少,更添一番凄情。第一句点明送客之地。第二句点出 “归江东”题意。罟 (gu古)师,渔人,这里代指船夫。临圻 (qi) ,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附近。前两句没有对离别进行着意的渲染和浓彩的重抹,只是以叙述笔法勾画出题意。就艺术上讲,前两句诗的处理是平淡的,但正是这两句的平铺直叙为下两句诗意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诗人以一个轻松但却新巧的比喻表现出自己的惜别相思之意: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春意无边,而别绪无限; 春色浓郁,而别情深厚。在这里,深曲抽象的诗人的内心情感就化作漫天的春色,流荡在大江南北,使我们读后感到这种情感可看,可触,可感,可闻,仿佛置身于这个具体的场景之中,在心理上被这种浪漫纯情的情感感染和净化。以具体可感的物象喻指抽象深曲的情感为唐代诗人所普遍使用。如 “愁恨” ,“相思” 、“别意”等等,在唐代诗人的想象世界中都得到了神奇、美妙、具体可触的表现。就李白而言,这样的诗句随处可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但一般诗人只看重于具体物象与情感局部的形神相通之处,如 “愁心” 与 “明月” ,“流水” 与 “别意” ,我们一般的感觉只表现在一种感觉如 “视觉” 的体验上。而王维的这首诗把 “相思”与 “春色”相比附,则境界更为高远空阔。“春色”给人的感觉则是全感官的感受。春意的盎然无边与相思的悠长多彩就这样如此和谐完美地结合起来。古典诗词中以美妙准确的物象来表现 “相思” 的诗句数不胜数,如 “流水”、“明月”、“清风” 等等,但以 “春色”来表达相思则不多见,南唐李后主《清平乐》 中有这样两句: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大概从王维的这首诗中化出。两者都在诗尾出现,表现得含蓄蕴藉,声情摇曳,但感情一宏放浑成,一沉重低徊。可见王维身处盛唐,写离情别绪却哀而不伤,基调明快,这正是盛唐之音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