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二首(其一)

2024-05-03 可可诗词网-言情赠友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囊封初上九重天,是日清都虎豹闲。
        百辟动容观奏牍,几人回首愧朝班。
        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堕南州瘴海间。
        不待他年公议出,汉廷行诏贾生还。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 ,秦桧为相兼枢密使,贬黜主战派,力主苟安求和、丧权辱国之策,朝廷内外,阴云滚滚。资政殿学士胡诠上书请斩秦桧,犹如一石投水,激成轩然大波,朝野为之震动。岳柯《桯史》卷十二《王卢溪送胡忠简》 云: “胡忠简诠既以乞斩秦桧掇新州之祸,直声振天壤,一时士大夫畏罪箝舌,莫敢与立谈,独王卢溪庭珪诗而送之。”据杨万里《卢溪文集序》所云,该诗作于绍兴十二年(1142)胡诠被谪岭表之际,因诗中有“痴儿不了公家事” (其二)之句,“小人飞语告之,时相怒,除名,流夜郎,时先生年七十矣,于是先生诗名一日满天下。”可见,王庭珪写诗时的心情是很不平静的,为了替朋友鸣屈,伸张正气,不惜冒着丢掉乌纱帽的风险,本诗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诗的首联: “囊封初上九重天,是日清都虎豹闲。”作者利用封建帝王位居“九重”,上书言事之不易,极力赞扬胡诠敢于抗争的无畏精神。何谓“囊封”? 《文心雕龙·奏启》云: “自汉置八仪,密奏阴阳,皂囊封板,故曰封事。”囊封是封事之一,这里指胡诠请斩秦桧的秘密奏章。“清都”,神话中天帝的居处,借喻朝廷。“虎豹”比喻奸臣和爪牙,“闲”原指栅栏,引申为动词,有隔断之意。全句的意思是由于当天守卫朝廷的权奸没有尽职,所以“囊封”才能直达御前。这是全诗的关键,为后面述写胡诠被贬埋下伏笔。
        颔联“百辟动容观奏牍,几人回首愧朝班”。作者不明写胡诠的奏章内容如何,而是以烘托的手法,从侧面表现奏章引起朝廷上下的震动。“百辟动容”,是说众多的大臣以极其激动的心情观看奏章,而某些素餐尸位的当权者却相形见绌,不得不产生愧立朝班的感觉。可见胡诠奏章犹如晴空霹雳,使那些被禁锢得已经麻木了的人心,又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向敢于直言抗争的胡诠表示深深的同情和敬意,同时也难免产生自愧弗如之感。着墨不多,胡诠的凛然正气已跃然纸上。
        颈联 “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堕南州瘴海间”。如果说前四句着重写胡诠奏章在朝廷上下引起强烈的反响,那么,后四句则转向对胡诠仗义直言精神的赞叹及其身受不公正对待的深刻同情。在秦桧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非常情况下,即使是王公大臣也都沉默缄口,谁敢太岁头上动土,招致飞来横祸?而胡诠则不然,在当时他不过是枢密院编修官,竟把一切置之度外,挺身而出,上书言事,请斩秦桧,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量! 把他赞誉为名高北斗众星之上,也是当之无愧的。然而,正是这位可与日月争辉的勇士,却被贬到南海瘴疬之乡,这不能不令人痛心疾首。“名高”、“身堕”二句,对仗工整,句句有力,天上地下,回旋呼应,充分展示诗人对胡诠无私无畏行为的敬仰和同情,以及他们之间的挚诚友谊。
        尾联 “不待他年公议出,汉廷行召贾生还”,以 “贾生”比胡诠,认为无须等到公正的裁决,是非曲直自会辨明,也必然会被召回朝廷的。诗中隐含的朋友之间的无比信赖的真挚情谊,溢于言表。末句用典贴切自然,“贾生”即贾谊,曾上书言事,遭人嫉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被汉文帝召回 (见 《汉书》贾谊传) 。在诗人看来,胡诠、贾谊的命运,颇为相似,他们的结局,也应该是一样的会被昭雪,及早召回朝廷。这里既蕴含着无限的慰勉和祝愿,同时也表现出对奸臣当道不会长久的坚定信念,这也说明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才会笃信无疑,才能写出如此充满真情的诗句。
        全诗前后呼应,一气呵成。既对比鲜明,又极抑扬顿挫之致。字字句句都透露出鞭挞邪恶,大长正气的诗风,不失为一首佳作。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