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上元后永州夜饮赵敦礼竹亭闻蛙醉吟

2019-07-09 可可诗词网-言情赠友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茅亭夜集俯万竹,初月未光让高烛。
        主人酒令来无穷,恍然堕我醉乡中。
        草中蛙声忽三两,似笑吾人悭酒量。
        只作蛙听故自佳,何须更作鼓吹想。
        尚忆同登万石亭,倚阑垂手望寒青。
        只今真到寒林里,吾人不饮竹不喜。


        这是一首描写宴饮夜集的诗作。题中所言癸未上元,即孝宗隆兴元年(1163)。当时正值宋将领虞允文在采石镇大破金军不久,高宗传位于孝宗的第二年。孝宗即位后,起用抗战派将领张浚,并下令追复岳飞的官爵,积极准备北伐,朝野上下受到鼓舞,形势比较乐观。诗人此时在永州担任零陵丞,上元指阴历正月十五。依照当时风俗,此日晚民间要举行灯会,地方官吏群僚要设宴集会。这首诗正是在这样一个比较平和欢快的氛围下创作的。
        “茅亭夜集俯万竹”,茅亭即诗题中所言礼竹亭。一、二句是说,各位僚属夜里在这茅亭里集会宴饮,亭子周围伏动着万竹千笋; 月亮尚未升起,高高燃起的蜡烛明亮辉煌。诗人虽然没有直言夜集的场面,但透过 “俯万竹”及 “让高烛”的描写,我们仍然可以想见到它的规模和气氛。
        三、四句写了宴会上的概况。由于主人特别擅长于猜拳行令,简直是变化无穷; 且值人间佳节,形势使人安慰,故饮了一杯又一杯,恍恍惚惚之中,大家都堕入了醉乡。五、六句在前两句基础之上,为我们描绘出这样一种意境: 夜深了,当大家都醉卧于席间、进入梦寐之际,宴会上刚才那种欢快畅饮、喝五吆六的种种声息都平静了,周围万簌俱寂; 突然,从草丛中传来了三三两两的蛙鸣声,打破了这个寂静,而这些蛙鸣的内容,好像在嘲笑我们少得可怜的酒量。这两句构思奇巧,意境优美,以蛙拟人,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显示出“诚斋体” 的特点之一。
        七句八句是以议论为诗,表现了诗人对仕宦之途的态度。他认为,把蛙鸣仅仅当作自然界的一种声音来欣赏,就会从中得到乐趣,得到美好的享受; 万万不可以突发奇想,把这些蛙鸣当作做官出衙仪仗前的鼓吹。《南齐书·孔稚圭传》 : “ (稚圭)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机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 稚圭笑曰: ‘我以此兰两部鼓吹,何必效陈仲举! ’ ”杨氏在这里吟出 “只作蛙听故自佳,何必更作鼓吹想”的句子,既表现了他对孔稚圭这种做法的态度,也恐怕含有对自己眼下涉足官场行为的调侃吧?在夜深人静、月明星稀之时,三两蛙鸣,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恬静,不由得联想到官场的丑恶与喧嚣。如此对照下来,这官场有多少可以留恋的呢?
        九、十两句,诗人由此情忆起彼景,回想起以前在永州城里和同僚们一道登上万石亭的情景; 那时候凭阑逃眺,只见城外寒烟一碧的远山,哪里赶得上此时清幽的美境呢?万石亭在当时较有名,柳宗元为之写过记,欧阳修为之做过诗。这里以登万石亭所见之景做衬,更显示出今夜景色意境的不凡。
        末尾两句,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夜晚。是啊,难怪群僚们都酩酊大醉,今晚到了这样一个万竹丛中、清静雅致的所在,又值人间佳节,传统聚会,如果不开怀畅饮,别说是主人,就连那竹子也会不高兴呢!
        此诗以口语、俗语入句,脱口而出,风格浏亮清新,虽系信手拈来,也往往自有妙谛,耐人寻味。以韵脚而言,平仄错综,既富于变化又和谐自然。杨氏于写此诗前一年 (1162) ,尽焚少作 “江西体”诗千余首,而力求自出机杼,从此诗风为之一变,创立 “诚斋体”,于此诗中可见其端倪。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