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引二首
送陈震南①
送君行匹马西风,别思绵绵,去路匆匆。尘鞅空囊②,云山逸兴,宦海孤踪。徘徊处寒花旧垅,指顾间斜日离宫。稽古桓荣③,识字扬雄④。金石文章,锦绣心胸。
足音稀空谷跫然⑤,不是诗翁,便是神仙。气味相投,风情迥别,议论通玄。感知遇绨袍恋恋⑥,说行藏光景年年。瘦耸吟肩,小设离筵。远客悲歌,野水寒烟。
冯惟敏的散曲,上承元代前期散曲作家注重写实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了北曲真率明朗、豪爽奔放的本色。他的作品,大量运用俚语俗谚,不事雕琢,通俗生动。有时将经、史、子、集中的书面雅语熔铸入曲,也能任意驱遣,浑然天成,毫无生硬枯涩之弊。这两首送人之作,也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艺术特色。作者所相送的朋友,是一个饱学的文士,故作品风格相应地以 “雅正”为宗,以融汇书面语为主; 但通篇又文意醒豁,真情勃发,清澈明朗,很好地保持了散曲应有的通俗自然的本色美。因此,这是两首雅俗共赏的抒写真诚友谊的佳作。
两首曲都以抒写友人离别时双方的思绪为主,写出了文人间的惺惺相惜之情,写出了他们迥别于俗士的心胸、情趣以及在人生路途上的悲欢。第一首,深怜友人旅途与宦途之苦,并赞扬了友人的才华。一般写送别的作品,总是先描绘自然环境,从中逗出离情别绪,这里却不假外物,开门见山地揭示离别的主题: “送君行匹马西风,别思绵绵,去路匆匆。”三句用笔精炼,以少总多,把送别的时令与环境——秋天,在场的人物——作者与友人,以及人物的情绪—— “别思绵绵”等全都包括进去了。因而这三句不但是第一首、而且可以说是两首的一个总纲。以下五句: “尘鞅空囊,云山逸兴,宦海孤踪。徘徊处寒花旧垅,指顾间斜日离宫。”分笔描写友人孤身旅行的凄凉与彷徨,作者的关切、怜惜之意溢于言表。前面的三个四字句,概括描写友人的贫寒、孤独与为了生计而奔波于宦海的迫不得已之状。“尘鞅空囊”说明友人因为贫困才不得不受世俗事务支配; “云山逸兴”说明友人本来意趣高雅,以隐居云山为乐; “宦海孤踪”则点明友人此行是为了生计而违心地出门去做官。这里三句都用对偶,形成巧妙的 “鼎足对”,不但气势充畅,形式美丽,而且句短字促,声情郁勃,恰切地代友人传达出他痛苦的心声。后面的两个七字句是一组对仗,以虚拟之笔设想友人踏上旅途之后孤独、凄惶的情景,造境凄清萧索,情境合一,颇有传神之妙。结末四句全由四字句组成: “稽古桓荣,识字扬雄。金石文章,锦绣心胸。”这里也全是对句,上二句,以友人比拟汉代大学者桓荣、扬雄; 下二句,总而承之,盛赞友人学问之富与文才之高。这里全力赞誉友人之才,其言外之意有二: 一是暗惜其虽有八斗之才,遭遇却不好; 二是暗示自己之所以特别爱重他,主要原因乃在于他有令人钦羡的才华。这就为下一首继续抒写友情预占地步,在章法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首,情调由上一首的沉郁转为清旷空灵。先以大部分篇幅抒写作者与友人之间的高尚友谊,最后归结到依依惜别。作者对友情的赞颂是从抽象渐至具体,从比喻性的礼赞到细致的描述的。开头三句,以空谷足音之稀少比喻知己之难得,这是用 《庄子·徐无鬼》 : “夫逃空谷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的句子; 以 “诗翁”、“神仙”赞誉作者与友人都高雅脱俗,与尘世不合拍。接下来具体叙述了二人相互爱重的根本原因,这就是: “气味相投,风情迥别,议论通玄。”这里 “气味相投”是大白话,无需解说,后二句则需略作说明。“风情迥别”,不是说他俩情趣互别,而是说大大有别于一般世俗之人; 唯其如此,才显得这两位气味相投者的友谊之高雅与可贵。后一句所谓“通玄”,是“通玄达妙”之省,即通晓玄妙之理的意思。这意味着二人思想相通,水平相当,能深入地探讨共同关心的人生哲理和宇宙奥妙等高层次的问题,有深刻而广泛的共鸣。于此更见二人友谊之不同凡响。接下来的两个七字句,再以对仗形式,细致地展示这种友谊的绵远悠长。结末二句,自然地转到送别的本题,与第一首开头遥相呼应。“瘦耸” 二句点明饯别吟诗的场景,“远客”二句以情景相融的形式作结。四句又皆为对仗,显得极工丽,韵味含蓄悠长。冯惟敏向有“曲中辛弃疾”之誉。此二曲从情感之深沉、格调之苍凉、风格之遒劲等方面,都使人联想到辛弃疾那些优美的送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