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野
易识浮生理, 难教一物违。
水深鱼极乐, 林茂鸟知归。
吾老甘贫病, 荣华有是非。
秋风吹几杖, 不厌北山薇。
杜甫有《秋野》五首,这是其二。诗中概括了历尽沧桑者对人生、对世事的深切体验,展示了老年杜甫安贫乐道、不慕荣华的心理世界。
首联两句,是对人生、对命运总的看法。浮生,指短暂的人生。古人对人生的基本看法是认为世事无定,生命短促。杜甫自然也是持同样观点的。这一易于为人们所认识的基本道理,或者说是基本规律,支配着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无论是人还是物,是飞鸟走兽还是草木虫鱼,都难以违背这一规律。接下来的两联,则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用生动的事例对“浮生理”的不可抗拒性作出艺术的论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游鱼之乐在于有深水作为其活动的空间,鸟雀归巢是因为茂密的林木给提供了必要的生存保障,然而它们所凭借的这些客观条件,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水势的消涨和草木的荣枯,又受着节令的影响,似有一支看不见的巨掌在掌握着它们的命运——眼下,就已经是秋风萧瑟的季节,鱼鸟的欢乐又能持续多久?草木虫鱼的如此,那么人生的状况亦无例外,“吾老甘贫病”与“荣华有是非”,则饱含了杜甫对人生、对世事更为丰富的体验。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劫难,目睹了朝野的纷争与变迁,对宦海的沉浮、权力的消长、荣华富贵的转瞬即失,有着十分深切的感受,于是在艰难之中贫困自守,清静修身,决不为荣华和虚名而孜孜以求。“荣华”,本指草木开花,引申为昌盛显达。古人以为,有荣华者,必有憔悴。杜甫对荣华“有是非”的理解,虽带有无可如何的情绪,却道出了事物的客观本质。尾联两句,则把现实同历史联系起来,引用伯夷叔齐首阳山采薇的典故,进一步表明了自己安贫乐道的心迹和坚守节操的志向。几杖,这里指拐杖。古时老人居则凭几自扶,行则携杖策身。此时此刻,杜工部拄杖独立秋野,任西风掀动衣裾,虽病弱难支,却头脑十分清醒,愿意继续“不食周粟”,贫困自守。至此,一个坦白正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老年杜甫,以其鲜明的形象出现于我们面前,从而带给后人以无尽的思考——关于人生、关于世界的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尽管是在探讨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但读来并不觉得抽象与深奥,这是因为它运用的是形象的诗的语言,这些不同的形象,组合而成为一种特定的艺术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诗人与读者,古人与今人,达到了心与心的理解,实现了相互之间思想认识上的交流。
情调的悲凉和用对仗的工整,在《秋野》中也体现得相当鲜明,这是杜甫后期创作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