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

2024-12-11 可可诗词网-中外哲理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
        亲爱的,你永在我心间。
        命中注定的互相离别
        许诺我们在前方相见。
        
        再见,朋友,不必握手诀别,
        不必悲伤,不必愁容满面,——
        人世间,死不算什么新鲜事,
        可活着,也并不更为新鲜。

        
        著名诗人叶赛宁一生曾两度与名女结婚,引起极大的轰动。其中一位是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女舞蹈家阿赛朵拉·邓肯,另一位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索菲娅·安德列耶夫娜。可惜均以失败而告终,他的第二次婚姻仅仅维持了数月。1925年12月27日,在列宁格勒一家旅馆里,因为个人生活的不幸,因为不为世人所理解,诗人精神抑郁, 自缢身亡。死前,他割破手指,用鲜血写下了《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这首绝命诗。
        这是一首只有8行的短诗,但却凝聚着叶赛宁个人对生命、死亡、爱情这生命三部曲的深刻理解,与此同时,它也维系着另一个人的“生死恋”,那就是诗中提到的“我的朋友”。她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女性——加丽雅·别里斯拉夫斯卡娅,莫斯科《贫农报》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编辑。她对叶赛宁一往情深,与其保持着长时间的纯洁的感情。在叶赛宁去世的前几年,她一直无比关心叶赛宁的生活与创作,一边精心整理、出版他的诗作,一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生活。仅在1924~1925年一年间,叶赛宁就给她写过几十封信,交流思想感情,视之为唯一的知己。但是,为一时感情冲动,叶赛宁还是与托尔斯泰的孙女结婚了。婚后,叶赛宁很快就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因为他们在个人兴趣、生活观上,完全是歧路人。极度的情感矛盾,加上精神的颓唐、悒郁,使诗人过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在叶赛宁辞别人世一周年的前夕,加丽雅在叶赛宁的墓前也开枪自杀了。她死前在遗书上留言:“1926年12月3日我在这里自杀,尽管我知道在我死后会有人对叶赛宁无休止地狂吠,但是这对他、对我都是无所谓的。对我来说,一切最珍贵的东西都在这坟墓里……”如果说叶赛宁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奉献给死亡,那么加丽雅则用最宝贵的生命来祭典圣洁的爱情了。这就是有关这首短诗的爱情悲剧,悲剧的主人公都早已长眠于地下了,但他们的生、死、恋却溶化为诗句永远流传,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的空间。
        人本来就是时间的过客,生与死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在广袤的自然界中,唯有人,不仅能够洞悉生的奥秘,而且意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正如莎士比亚用文学语言所描绘的:“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便不难领会诗人所言的“再见,朋友,不必握手诀别,/不必悲伤,不必愁容满面,——/人世间,死不算什么新鲜事,/可活着,也并不更新鲜。”当然,把生与死混为一谈,无视其在生命过程中两极对立的一面,只言客观存在的一面,不免过于消极悲观,可以说,这与高声赞美人的伟大诞生、人的神奇创造能力的积极、崇高的理想人生态度大相径庭,但也不失为一种普遍加以认同的人生体验。关于这首诗,更深刻的哲理内涵应该说是存在于生与死都无法抗拒的情感内容上,即生和死是有限的,而铭心刻骨的爱是永恒的,“你永在我心间”,我亦永在你心间,时间的长河冲不垮爱情筑起的堤岸,万水千山阻隔不了爱的思恋,“命中注定”的永远的“互相离别”也割不断爱情的锁链,加丽雅以自己的死证明了这一点。
        莎士比亚在一首著名的14行诗中曾留下不朽的名句:“我的爱在我诗里将万古长青”。在叶赛宁的诗里永存的爱虽然不似莎翁那样美妙动人,但这用生命谱写的“绝唱”,连同它的命运却更引人深思。的确,叶赛宁算不得英雄,他意外的死亡令人惋惜、痛心,正象当时高尔基所说的:这是“最令人难过的悲剧之一”。然而,同样令人遗憾的是,为了这首血写的诗篇,作者死后受到无情的批判,被视为不健康情绪的代表,30年之后才恢复声誉。又是几十年过去,今天,我们重读这首诗,不禁感慨万分,历史没有磨灭它的价值,这发自内心深处,朴素而又真挚的鲜血凝成的诗句,它所包容的战胜死亡的爱的情感,仍给人以心灵的强烈震撼。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