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剑门
剑门兵革后,万事尽堪悲。鸟鼠无巢穴,儿童话别离。山川同昔日,荆棘是今时。征战何年定,家家有画旗。
颔联写乱离景象,竟出浣花翁之外。下句更可悲,当是目击如此,一一悬揣不出也。五、六稍薄。
【注释】
[剑门] 《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三“剑州”:“剑门县,本汉葭萌县地,圣历二年分普安、永归、阴平三县置剑门县,因剑门山为名也。” 普安县,“大剑山,亦曰梁山,在县北四十九里。初姜维自沓中为邓艾所摧,与张翼、董厥合,还保剑门以拒钟会,即此也。”“石新妇东北一里千人岩之南崖绝壁高数千丈即剑山之危峰见数百里外旁视众岭犹平地也岩下高百许丈有石壁红色方如座席即孟阳勒铭之处。”“大剑镇,在县东四十八里,本姜维拒钟会垒也。在开远戍东十一里,其山峭壁千丈,下瞰绝涧,飞阁以通行旅。梁时于此置大剑戍。”“剑阁道,自利州益昌县界西南十里,至大剑镇合今驿道。秦惠王使张仪、司马错从石牛道伐蜀,即此也。后诸葛亮相蜀,又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路。初李特入汉川,至剑阁,顾盼曰:‘刘禅有如此地面,面缚于人,岂非庸才!’”《太平寰宇记》卷八四“剑州”:“剑门县东北六十里,旧九乡,今十一乡,本汉梓潼县地。诸葛武侯相蜀,于此立剑门,以大剑山至此有益东之路,故曰剑门,即姜维拒钟会于此。唐圣历二年,分普安、临汉、阴平三县地,于方期故城置县。”“大剑山,亦曰梁山。《山海经》‘高梁之山,西接岷崌,东引荆衡’,王隐《晋书》‘张载随父收入蜀,作《剑阁铭》,益州刺史张敏见其父,乃表天子刻石于剑阁焉’。又有小剑山,在其西三十里,故曰此为大剑。崔鸿《十六国春秋》‘符使杨安伐蜀,徐成破二剑’是也。其山东莎鼻,西接绵州,凡二百三十一里,故左太冲云‘缘以剑阁’也。”
[兵革] 《资治通鉴》卷二二二:代宗宝应元年(763)七月,“癸巳,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反,以兵守要害,拒严武,武不得进……(八月)己未,徐知道为其将李忠厚所杀,剑南悉平。”
[画旗] 有画饰的旗。军旅之旗帜。唐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岑参《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野鹊迎金印,郊云拂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