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德舆的诗歌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同时获得政治家和文学家称号的人很少。这是因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领域,政治家严谨而善用心术,文学家浪漫而胸怀坦荡,两者很难在一个人身上统一起来。中唐文学家权德舆,却把这两者很好地兼顾了起来。《旧唐书》本传中说:“德舆自贞元至元和三十年间,羽仪朝行,性直亮宽恕,动作语言,一无外饰,蕴藉风流,为时称向。”“羽仪朝行”是朝廷重臣的美德,也是政治家的美德;“性直亮宽恕”、“蕴藉风流”,则是文学家的风范。权德舆正是具备了两者,才成为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权德舆,字载之,生于公元 759年,卒于 818年,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权德舆生于官宦人家,祖上几代人中都有朝廷命官。他四岁能诗,十五岁时作文数百篇,编为《童蒙集》十卷,一时名声大震。唐建中元年(780),权德舆走上仕途,先在淮南黜陟使韩洄手下做事,后任右金吾卫兵曹参军、淮南水陆运环卫掾曹等职。贞元八年(792),唐德宗下诏,权德舆入朝,初任太常博士,后升任左补阙。元和五年(810),在唐宪宗朝中出任宰相。
权德舆精通经史,工诗善文,是中唐时期诗坛台阁体流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他一生仕途通 达,诗文俱佳,在当时被人看做一代宗师。在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期间,他先后三次执掌贡举,提出“育人造士,为国之本”的用人主张,以德才兼备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从不屈服权势,为国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唐朝中期的名流王起、王涯、李宗闵、牛僧孺、杨嗣复、白居易、元稹、陈鸿等人,均先后出自他的门下。
权德舆一生著作等身,流传于今的著作有《权载之文集》五十卷,其中各类文章四十卷,诗歌十卷,另外,《全唐诗》收入诗歌十卷。现存权德舆诗歌380余首,其中古诗、歌行、律诗、绝句,五言、七言、杂言均有。
权德舆的诗歌创作,以其贞元八年(794)入朝为界,前后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权德舆早期创作的诗歌,以抒写个人的情怀抱负、反映民间疾苦、描绘祖国大好河山为主。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大都朴实自然,明快流畅,充满了生活气息。其中抒写个人情怀抱负的代表作品如《书绅诗》《晨坐寓兴》《郊居岁暮因书所怀》《丰城剑池驿感题》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代表作品如《晓发武阳馆即事抒情》《晚渡扬子江却寄江南亲故》《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代表作品如《湖上晚眺呈惠上人》《月夜江行》《酬陆四十楚源春夜宿虎丘山对月寄梁四敬之兼见贻之作》《春游茅山酬杜评事见寄》等。而其后期的诗歌创作,则以送别、饯行、奉和、酬唱、寄内诗为主,其数量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二,诗中反映的大多是诗人在朝时的忠于职守、小心翼翼,闲暇时的轻松自然、心满意足,以及以诗会友时的洒脱,同僚交往时的快乐,家人团聚时的温馨。这些作品,虽然带有台阁体的特点,概念化、程式化特征明显,艺术的独创性较差,但没有板着面孔的说教、艰涩难懂的用典,而是生活气息相当浓郁,在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上层人物的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
作为文学家,权德舆认为作品是作家政治主张、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的反映。因此,他特别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认为作诗著文,应该“有补于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时代。在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上,权德舆也有自己的主张。他认为,一篇好的作品,应该“有周详之致, 无繁琐之嫌;有简约之精,无粗疏之陋;有温润之泽,无晦涩之病”,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正因为这样,他在诗歌创作中强调继承传统,强调追求“雅正”的审美情趣。所谓“雅正”,在题材选择上,要以歌咏盛世为主;在内容展示上,要含而不露,不能过分张扬;在艺术风格上,要温柔敦厚,符合儒家的审美要求,也就是“中和”之美。
从权德舆的文学主张来看,他首先是一个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文学家,也可以看做一位“理性”的文学家。他把文学的功利性放在第一位,艺术性放在第二位。这也是他的部分诗歌艺术特色不够鲜明的一个重要原因。
权德舆的诗歌创作,较好地实践了自己的文学主张。他的诗,要么抒发报国之志,要么歌颂时代之美,要么寄情于山水花草,要么展示自我情感,很少抨击时政或发泄内心不满,即使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愁苦,也是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如《读〈谷梁传〉二首》:
荀寅士吉射,诚乃蔽聪明。
奈何赵志父,专举晋阳兵。
下令汉七国,借此以为名。
吾嘉徙薪智,祸乱何由生。
亿昔溴梁会,岂伊无诸侯。
群臣自盟歃,君政如赘旒。
有力则宗楚,何人复尊周。
空文徒尔贬,见此眦血流。
中唐时期,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国势日渐衰弱,所有爱国之士,莫不心急如焚,权德舆也不例外。这种强烈的忧国之情,到了权德舆的诗中,却是另一番模样。这首咏史诗的主题,是对藩镇割据现实的批判,也是对朝廷姑息养奸政策的讽刺,可是,这种批判和讽刺,显得过于含蓄,缺少应有的锋芒,顶多算是“绵里藏针”。
权德舆是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从他的大量诗歌中可以看出,在涉及国家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上,他有独立的思考,也有独特的见识。他描写社会现实的诗歌,之所以如此含蓄,并不是因为胆小怕事。他的刚正不阿,在当时是出了名的。这里的原因,恰恰出在他的文学观念上,那就是诗歌强调“雅正”,强调含而不露。
不仅如此,在权德舆的其他诗歌中,也存在含蓄有余、激情不足的现象。即使写给妻子的寄内诗,也常用“瑶草”、“结同心”等等的意象,来表达对妻子的特殊感情。就连他大量的游戏之作,如卦名诗、药名诗、回文诗、艳情诗等各种杂诗,也都“无诞词,无巧语”,方方正正,甚至循规蹈矩,不失官吏风度。例如当时流行的玉台体,属于艳歌之一,本应绮靡艳丽,可在他的笔下,却是另一番情景,如他最著名的《玉台体十二首》之一: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这首诗,写妇人盼望丈夫回归的急切心理,在表现手法上,本应外露一些,可在他的笔下,凡是表达感情的地方,用的都是隐语和双关语。诗的首句“昨夜裙带解”,裙子自落,是夫归的先兆。次句中的“蟢子”又名喜子,本是一种长腿小蜘蛛。古人认为,蟢子缘人衣或蟢子飞翔,说明有喜事,预示有亲人归来。末句中的“藁砧”,也叫 ,“ ”与“夫”同音,在这里是丈夫的代称。全诗描写少妇盼夫的心情,写了少妇在闺房中的所想所见,先是裙子自落,后是蟢子飞来,不由心中暗喜,这可都是丈夫回归的兆头。暗喜之余,少妇急忙寻找粉黛,准备梳妆,迎接丈夫。这首诗,尽管用了几个隐语和双关语,但还是把一个少妇渴望丈夫归来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如《多病戏书因示长孺》:
行年未四十,已觉百病生。
眼眩飞蝇影,耳厌远蝉声。
甘心败六脏,冰炭交七情。
唯思曲肤枕,搔首掷华缨。
年方四十的权德舆,体弱多病,内心非常苦闷。可是,这种痛苦,在权德舆的笔下,却显得那样坦然,“甘心败六脏,冰炭交七情”。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这就是权德舆的诗风。
权德舆的很多诗歌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如《新月与儿女夜坐听琴举酒》:
泥泥露凝叶,骚骚风入林。
以兹皓月圆,不厌良夜深。
列坐屏轻箑,放怀弦素琴。
儿女各冠笄,孙孩绕衣襟。
乃知大隐趣,宛若沧洲心。
方结偕老期,岂惮华发侵。
笑语向兰室,风流传玉音。
愧君袖中字,价重双南金。
自己功成名就,儿女长大成人,孙儿绕膝,家庭和睦。在新月初上的夜晚,清风徐徐,一家人围几而坐,喝美酒,听琴声,赏新月,情趣盎然,其乐融融。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人间情景啊!诗人给我们勾画了一幅奇妙的家庭生活画面,同时也生动地展示了他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再如《览镜见白发数茎光鲜特异》:
秋来皎洁白须光,试脱朝簪学酒狂。
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
人老了,白发丛生,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没有变,朝堂归来,还要酣饮一番,与儿孙们嬉戏逗乐。这就是权德舆的生活。
权德舆在文学主张上,除了强调“雅正”外,还主张“俗言俗事”入诗。所谓“俗言俗事”入诗,就是要诗歌世俗化、生活化,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士大夫,能有这样的文学主张,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权德舆的诗歌创作,进一步拓展了题材,更加关注个人命运,同时也反映了诗歌审美价值的回归。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看,由于当时的权德舆处于诗坛领袖的地位,因此,他的诗歌创作带有示范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开创了一代诗风。自他开始,诗歌的体裁更加丰富,题材和风格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正是这个原因,评论家普遍认为,权德舆的诗歌创作“承中有变”,对中唐时期文学观念的变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郑光祖的生平简介、资料和作品
[2019-05-18]
-
贯云石的生平简介、资料和作品
[2019-05-18]
-
胡祗遹的生平简介、资料和作品
[2019-05-18]
-
白贲的生平简介、资料和作品
[2019-05-18]
-
白朴的生平简介、资料和作品
[2019-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