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悼杨铨》全文、注释和赏析
岂有豪情似旧时,
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②,
又为斯民哭健儿③。
【注释】
①鲁迅日记1933年6月20日载:“雨。……午季市来,午后同往万国殡仪馆送杨杏佛殓。”《鲁迅诗稿》手迹本诗题语云:“酉年六月二十日作。”酉年,即1933年。这首诗是送殓回家的当天写成的。诗题为许广平编入《集外集拾遗》时所加。
②何期: 哪想到,想不到。
③斯民: 这样的人民。
【析】 1933年6月18日8时15分,杨铨被国民党蓝衣社特务暗杀于上海法租界。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国民党党员,为什么也遭此毒手?原来,这位留美学成归国的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竟“伙同”宋庆龄、蔡元培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总干事,积极参加反对蒋介石法西斯统治的斗争,犯了 “爱国罪”。
鲁迅被邀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在上海分会中担任执行委员。杨被杀后,反动派放出空气,说接着要杀害的就有鲁迅。鲁迅自己也知道,他给增田涉的信说:“目前上海已开始流行中国式的白色恐怖。丁玲女士失踪,杨铨氏被暗杀。据闻 ‘白名单’ 中,我也荣获入选。”①但他对反动派的威胁置之度外,毅然前往殡仪馆参加追悼杨铨的活动。回家后,他怀着深沉的悲痛与极度的愤懑,用刚劲内敛、朴拙谨严的字体,写下这首诗给许广平,次日又书赠日本友人。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乍一看来,似乎是说在这样残酷的压迫下,我哪里还有往日的壮志豪情;春去秋来,风云变幻,都由它去吧!如果照字面这样理解,那么,问题在于,对反动派的威胁毫不畏惧,参加杨铨的追悼会时“出门不带钥匙,以示坚决到底”②的鲁迅,为什么回来后反而说出这种消极的话呢?
一个人到了悲愤至极的时候,每每用说反话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车尔尼雪夫斯基痛恨大俄罗斯人民缺乏革命性而写道:“可怜的民族,奴隶的民族,上上下下都是奴隶。”列宁称赞说:“我们认为这是真正热爱祖国的话。”③闻一多诗《死水》把他旅美时朝思暮想的祖国比喻成“一沟绝望的死水”,说:“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鲁迅对牺牲于敌人屠刀下的左联五烈士,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但他写的纪念文章却题为《为了忘却的记念》。难道我们能相信鲁迅真要把他们“忘却”么?当然不能。文章的开头已告诉我们:“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这是“悲愤”至深的反语。
由此可见,所谓“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只是愤慨已极时的反语,表面虽然平静,骨子里却埋藏着对反动派的刻骨仇恨。只要我们看看同期鲁迅先生的杂文,对这一点的理解就更加清楚了。
他说:“近来中国式的法西斯开始流行了。朋友中已有一人失踪,一个遭暗杀。此外,可能还有很多人要被暗杀。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活着,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④“听说青岛也是好地方,但……我连遥望一下的眼福也没有过。‘道’ 先生有道,代我设想的恐怖(按:指逃往青岛),其实是不确的。否则,一群流氓,几枝手枪真可以治国平天下了。”⑤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感情突然迸出,失声恸哭,惊动天地。“何期”没想到。这两句用反诘的语调,表示敌人比想象中的还要凶残。送殓那天,适逢下雨。“泪洒江南雨”,既是写实,又寓天公为之恸哭,自己的悲痛更可想而知。一语多关,气氛悲壮。“又”字用得特别有力,说明自己许多次为祖国为人民痛失斗士,这一次不过是又一次而已。杨铨是鲁迅的战友,但他的哀悼不仅是对于友人的悼念,更主要的是为国家,为人民而哭,这就大大地提高了这首诗的思想境界,显示出作者深沉的祖国爱和人民爱。
这首诗是鲁迅感情悲(对战士)愤(对敌人)到了极点的时候涌出来的,而不是苦思冥想地“做”出来的;所以内容浑厚深沉,语言朴质平易,不用典,不拗口,极其自然。全诗从含蓄到奔放所构成的雄健风格,是诗人悲愤的感情自然流泻的结果,决不是为了波澜起伏,来它一个欲扬先抑。这是挽歌,也是战歌,因为它“永远在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的不断斗争”⑥。
①1933年6月25日致增田涉。
②许广平《鲁迅回忆录》 (作家出版社1961年版)
③《论大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④鲁迅1933年6月25日致山本初枝
⑤鲁迅《〈伪自由书〉后记》
⑥鲁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
鲁迅《做“杂文”也不易》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
-
鲁迅《娘儿们也不行》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
-
鲁迅《我的种痘》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
-
鲁迅《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
-
鲁迅《元题》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