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秋夜有感》全文、注释和赏析

2023-08-13 可可诗词网-鲁迅 https://www.kekeshici.com

绮罗幕后送飞光,

柏栗丛边作道场②。

望帝终教芳草变,

迷阳聊饰大田荒③。

何来酪果供千佛,

难得莲花似六郎④。

中夜鸡鸣风雨集,

起然烟卷觉新凉⑤。

 

【注释】

①鲁迅日记1934年9月29日载: “又为梓生书一幅云:‘绮罗幕后送飞光……。’”

②柏栗丛:古代用柏木栗木作社神。《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又据《尚书·甘誓》“弗用命,戮于社”的记载,供奉社神的地方也是统治者杀人的场所。道场:佛教僧徒诵经行道的一种活动。1934年4月28日国民党政客戴季陶、褚民谊等发起请班禅九世在杭州举行“时轮金刚法会”,这是佛教密宗的一种仪式。该会《募捐缘起》 曾在 《论语》 半月刊第38期 (1934年4月1日) “古香斋”栏转载。

③望帝: 即杜鹃,又名子规。宋代乐史 《太平寰宇记》:“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据《广韵》释杜鹃:“春分鸣则众芳生,秋分鸣则众芳歇。”迷阳:《庄子·人间世》:“迷阳迷阳,无伤吾行。”清代王先谦 《庄子集解》: “迷阳,谓棘刺也。”

④六郎:《唐书·杨再思传》载: 武则天时“昌宗以姿色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这里或指梅兰芳。“时轮金刚法会”举行时,中央社曾报导该会“决定邀请梅兰芳、徐来、胡蝶,在会期内表演歌剧五天”。梅兰芳等并未参与演出。

⑤鸡鸣风雨:《诗经·郑风·风雨》: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析】 在鲁迅旧体诗中,“神矢”何所指、“湘灵”何所解、“半联”何所“偷”等等,注家尽其 “诗无达诂”的能事,各持己见,意见是很分歧的。《秋夜有感》则更甚,分歧之大,鲁诗仅见。好诗常留下不尽的再创造的理解天地; 但赏析的自由度需有正确理解作基石,大体在同一范围内,知道全诗在说什么,庶几能免“肺腑如能语,医师面如土”之讥。面对歧义丛生的这首诗,顾及全人全篇,才是走出困境的要径;如此理解《秋夜有感》,则虽不敢以为必是,当接近所应是。

这首诗是鲁迅于1934年9月29日写了赠给张梓生的,原诗后有跋语:“秋夜偶成录应梓生先生教。”张梓生,浙江绍兴人,曾任《申报·自由谈》主编,是鲁迅有二十多年交往的好友。最早是易人在《鲁迅诗话》①中认为,这首诗是鲁迅和好友开玩笑的戏作,说的是张梓生年轻时坐馆,东家的两个女儿都想嫁他,结果弄得不愉快。鲁迅根据这段张氏少年风流逸事,戏而成诗。后来锡金的《鲁迅诗本事》②吸收推广此说,张向天的《鲁迅旧诗笺注》③更在诗句的解释中将此说具体坐实。1962年,倪墨炎先后撰文反对此说,在 《鲁迅旧诗浅说》④一书中,进一步指出这首诗是鲁迅揭露反革命文化“围剿”,深入开展文化革命的檄文。周振甫的 《鲁迅诗歌注》⑤从顾及全人全篇、开玩笑诗不称“有感”等十二个方面,指出此说“完全是说梦,是曲解”⑥。我们还是先看看鲁迅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艺术世界。

首联“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绮罗,高贵的丝织品,富有的象征,这里指豪华奢侈的生活。飞光,就是飞逝的光阴。柏栗丛边,诸说不一。周振甫认为是指刑场,应该说这样理解颇得诗趣,嘲讽、对比的意味更鲜明浓烈,也是鲁诗常见的艺术手法。这联的意思是,在荒淫奢侈的生活中浪费光阴的家伙,却在杀人的地方作起佛事,以求功德。物质的美好,时光的美好,教那些精神的丑类蹂躏践踏; 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装出悲天悯人的面孔,要在刑场念经拜佛,超渡众生。这是何等的恼怒,何等的轻蔑,对美与善的被摧残又是何等的痛惜,何等的悲愤!

颔联“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望帝,指杜鹃鸟。迷阳,有刺的野草。有人把“芳草变”看成是文人的变节,有人认为是指整个文艺事业遭到摧残。“芳草”代人为古诗常见,把出句看成是说文人变节是可以的,但联系对句的“大田荒”,又应看得宽广些,指整个文艺事业遭到摧残更贴切。因此,将这两层意思合二为一则更佳。全联大意: 杜鹃在寒秋鸣叫使百草衰败,只有带刺的野草在荒田生长。即是说,反动派摧残了文艺事业,有的人变节转向了,只有坚持斗争的带刺的作品仍然顽强地在荒野的文坛上生长。

颈联“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对这一联的解释分歧很大,关键是“莲花”是指谁?有人认为是指御用文人,有人认为是指梅兰芳,“讥讽反动派在作道场还要演剧”⑦。前者理解起来较吃力,后者“难得”二字落不到实处。这里采用后者,但讥讽的内容不同:供佛的酪果是一笔巨款,从哪儿来?还不是人民的血汗!做佛事还要请“梅郎权扮天女,自然尚无不可”⑧,但这各种鬼把戏有谁相信呢?梅兰芳等并没有去,连要演员去凑热闹这样的事都难以实现,其景况如何,可想而知了。近几年,又有说此处是在讽刺从前的山东军阀张宗昌,“因为张宗昌的名字和唐朝‘六郎’张昌宗只有一字之转”云云,见郑心伶《鲁迅诗浅析》⑨。

尾联“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诗经· 风雨》: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用这个典故,表现了深沉、悲愤、激越、昂扬的情怀; 口语“烟卷”的入诗,又显得那样冷静、清醒、从容、乐观。

鲁迅的诗有着杂文风骨,善于从千变万化的日常时事新闻中,抓取一二事例,透过驳杂纷乱的表层现象,赋予强烈的爱憎、隽永的含义,创造出使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反映他的深广忧愤和深邃思想,令人振聋发聩。国民党政客发起“时轮金刚法会”,还约请著名演员去助兴,这类欺人欺世之举,在旧中国可以说是司空见惯,鲁迅却敏锐地、深刻地看到了其中蕴藏着巨大的讽刺意义。随手拈来的光怪陆离的新闻材料,融进了他的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坛的精深独到的观察体验,运用他的丰富渊博的历史知识和纯熟的艺术手腕,勾画了那些政客的伪善嘴脸,表现了斗争到底永不妥协的无畏气概,使一般新闻获得了鲜活的艺术生命,闪灼着美学光彩。

鲁迅爱用对比使事物的面目格外分明。这首诗的爱憎之情,正是在鲜明的对比中,犀角烛怪,肝胆照人。“绮罗幕后”的荒淫和“送飞光”的虚度,对比出无聊和空虚;“柏栗丛边”的杀气和“作道场”的佛光,对比残忍和伪善;同时,这两句之间又形成强烈的对比。“芳草变”“大田荒”的衰败和“迷阳聊饰”的顽强是对比,“风雨集”的黑暗浓重和“然烟卷”“觉新凉”的冷静沉着更是鲜明的对比。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方生与垂死,在对比中,了然如绘。

此诗是“秋夜偶成”的,“芳草变”“大田荒”“难得莲花”“新凉”等虽有不同的寓意,但都是秋天的景象,可见构思的精妙。全诗用词十分讲究,如“望帝终教芳草变”的“终教”两字值得玩味,很有分寸和层次感: “芳草”不是一下子变了的,说明压迫的酷烈、摧残的频繁,反过来映衬 “迷阳” 的坚韧和可贵。“望帝”“莲花”“鸡鸣”“风雨”这些典故,用得贴切自然;同时增加了这首诗的荫蔽性,揭露了敌人,又掩藏着匕首的锋芒。这正是鲁迅的坚持不懈、坚韧不舍的斗争艺术。

这是一首体现了鲁迅晚年思想和风格的政治抒情诗,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用开玩笑来解释,实在是困难重重。

①载于1945年12月6日 《大公报》 
②载于1956年11月 《文学月刊》 
③广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8月出版 
④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9月出版 
⑤浙江人民出版社1962年4月出版 
⑥周振甫 《鲁迅诗歌注》第187页 
⑦周振甫 《鲁迅诗歌注》 第159页 
⑧鲁迅 《法会和歌剧》 
⑨ 《鲁迅诗浅析》 (花山文艺出版社1987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