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致韦素园》全文、注释和赏析

2024-03-08 可可诗词网-鲁迅 https://www.kekeshici.com

漱园兄:

昨才寄一信,下午即得廿九之信片。我想《莽原》只要稿,款两样不缺,便管自己办下去。对于长虹,印一张夹在里面也好,索性置之不理也好,不成什么问题。他的种种话,也不足与辩,《莽原》收不到,也不能算一种罪状的。

要鸣不平,我比长虹可鸣的要多得多多; 他说以“生命赴《莽原》”了,我也并没有从《莽原》延年益寿,现在之还在生存,乃是自己寿命未尽之故也。他们不知在玩什么圈套。今年夏天就有一件事,是尚钺的小说稿,原说要印入《乌合丛书》的。一天高歌忽而来取,说尚钺来信,要拿回去整理一番。我便交给他了。后来长虹从上海来信,说“高歌来信说你将尚钺的稿交还了他,不知何故?”我不复。一天,高歌来,抽出这信来看,见了这话,问道,“那么,拿一半来,如何?”我答:“不必了。”你想,这奇怪不奇怪?然而我不但不写公开信,并且没有向人说过。

《狂飙》已经看到四期,逐渐单调起来了。较可注意的倒是《幻洲》(《莽原》在上海减少百份,也许是受它的影响,因为学生的购买力只有这些),但第二期已不及第一期,未卜后来如何。《葬原》如作者多几个,大概是不足虑的,最后的决定究竟是在实质上。

十一,九,夜

【析】 这封信是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执教时写的,收信人是未名社的成员。时未名社已小有名声,《莽原》在社会上的影响日渐增大,所以鲁迅一开头就鼓励韦素园道:“只要稿、款两样不缺,便管自己办下去。”

接着谈到有关高长虹的问题,这也是此信的主要内容。《莽原》 初为周刊,鲁迅主编,附于北京 《京报》发行,高长虹就是鲁迅进行期培养扶植出来的青年作家。为了他,鲁迅没少花时间和心血。李霁野就曾亲眼而见,鲁迅熬夜为高校稿,甚至吐了血。1926年1月,《莽原》脱离《京报》,改为半月刊单独发行。当年下半年,鲁迅离京赴厦后,高长虹就与未名社争夺《莽原》,接着又在上海办起了 《狂飙》周刊,刊登广告说“与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合办《莽原》”,他还声称见过鲁迅 “不下百回”,藉此四处招摇撞骗。

作为一个先觉者,鲁迅对青年是十分爱护的,他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为了青年一代的成长,曾作了不少的自我牺牲。他甘作沃土,愿为人梯,“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青年一代“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然而他的善良与宽厚,在现实中却被一些利己主义的“伶俐人”所利用来作为沽名钓誉、捞取个人好处的资本。对于高的所作所为,鲁迅在信中轻蔑地说:“他的种种话,也不足与辩”。另一方面他又掩饰不住深感被人利用、控制的悲愤之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他激动而又愤慨地写道:“我先前何尝不出于自愿,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而现在呢,人们笑我瘦弱了,连饮过我血的人,也来嘲笑我的瘦弱了。”①

信中还提到另一件事,于此我们可看到高长虹之拙劣表演:尚钺的小说集《斧背》,原拟编入鲁迅所编《乌合丛书》之中,由于作者当时的年青幼稚,错误地轻信了一些心怀叵测之人的挑拨离间之辞,使他对“鲁迅先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默哑的抵触”②,他本人不好意思去,便托高歌将稿子从鲁迅处索回。为了这件事,尚钺多年后还感痛悔不已,曾去信请鲁迅谅解。高长虹明知故问,毫无道理地写信责难鲁迅先生,可见其卑鄙和无聊之极。

这一时期的鲁迅,思想上处于一个转折阶段。过去他把尼采的个性主义与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加以改造、吸收,形成了自己的以进化论为基础的主导思想。在这封信看似平和的言辞中,可以看得出他在反思中的阵痛和给这封信带来的强烈愤慨基调。从高长虹事件中,他逐渐领悟和认识到自己进化论思想的缺陷,看到了像高长虹类似之人的存在决不是孤立的,绝不能再对青年一概而论,“我已决定不再彷徨,拳来拳对,刀来刀当”③、“我先前对于青年的唯唯听命,乃是退让,何尝是无力战斗。现既逼迫不完,我就偏又出来做些事……”④。于是,曾一度沉默的鲁迅,先后发表了《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新的世故》等文章,对高长虹的种种行为予以揭露,他还在神话题材的短篇小说《奔月》中,塑造了一个融入高长虹式的招摇撞骗的卑鄙小人——逢蒙,这些批评揭露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批评了高长虹,更重要的是抨击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具有广泛的社会现实意义;与此同时,也显示出了他在总结自己多年战斗实践经验的同时,思想上有了进一步地提高。

字数:1783

①鲁迅 《两地书·九五》
②尚钺 《怀念鲁迅先生》 197页
③鲁迅《两地书·七九》
④鲁迅 《两地书·一0二》

周荃

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323-3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