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致曹靖华》全文、注释和赏析

2023-11-27 可可诗词网-鲁迅 https://www.kekeshici.com

汝珍兄:

十四日信早到,近因忙于译书,所以今日才复。它兄文稿,很有几个人要把它集起来,但我们尚未商量。现代有他的两部,须赎回,因为是豫支过板税的,此事我在单独进行。

中国事其实早在意中,热心人或杀或囚,早替他们收拾了,和宋明之末极像。但我以为哭是无益的,只好仍是有一分力,尽一分力,不必一时特别愤激,事后却又悠悠然。我看中国青年,大都有愤激一时的缺点,其实现在秉政的,就都是昔日所谓革命的青年也。

此地出板仍极困难,连译文也费事,中国是对内特别凶恶的。

E.君信非由VOKS转。他的信头有地址,今抄在此纸后面。记得他有一个地址,还多几字,但现不在手头。兄看现在之地址如果不像会寄不到,就请代发,否则不如将信寄来,由我自发。

寄辰兄一笺并稿费单,乞便中转交。我们都好,勿念。

此祝

平安。

豫 上六月廿四日

【析】 这是鲁迅对曹靖华6月14日信的回复。14到24日的十天中,却发生了瞿秋白英勇就义的重大事件。如果说,革命同志对国民党这一残暴的法西斯罪行无不“愤激”的话,那么鲁迅除“愤激”之外,还有着更深沉更远大的思索与不安。这不只是他与瞿秋白从1932年会面后,即过从甚密,在不少重大原则问题上,见解一致,并肩战斗,配合默契;而且以引秋白为“同怀”而自豪。众所周知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就是明证。这封回信就是以秋白的被害所引发的感触为中心内容的。它既对黑暗中国社会现实的本质,予以深刻剖析;又十分形象地张扬了鲁迅韧性战斗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它不是一封平常的信。

如前所述,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于福建长汀。“它兄(即瞿秋白)文稿,很有几个人要把它集起来。”点明了秋白的遇难及其反响。这儿的“很有几个人”就是指那些置生命危险于不顾的人;就是要用出版烈士的集子的实际行动,表示其悼念深情的人。至于收集文稿中一些琐屑具体的事情(包括拿出一点资金等),鲁迅都留给自己“单独进行”了。于此不只再现了鲁迅对于秋白尊敬、怀念之真情;也表现了鲁迅精神之一斑。

全信的中心是第三自然段。它只有三句,但却揭示了极其深刻的内容。首先,揭示了中国社会黑暗的反动本质: 就是对于那些 “热心” 于国事的人,必施之以“囚”或“杀”。这是中国反动的统治阶级一脉相传的衣钵。鲁迅经历和目睹过1926年 “三一八”惨案,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1931年“左联”五烈士遇难,1933年“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杨铨(杏佛)遇刺身亡……他 “纪念”过,也大声疾呼,奔走营救 (无效)过; 也竭力 “忘却” 过,但残酷的现实的血,逼得他不能不“又为斯民哭健儿”了。现在是1935年了,却又来了秋白就义的事。但因为 “早在意中”,所以既无泪,也写不出 “纪念”“忘却”的文章了。事实反复证明的是这样一条阶级斗争的真理:“斗争正未有穷期,老谱将不断袭用”。鲁迅通过秋白遇害这一件事,再一次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高度,指出了黑暗社会的反动本质,显示了鲁迅高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其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哭是无益的”。因为鲁迅不仅哭过,而且不只哭过一次。怎么样呢?真是“屠伯们逍遥复逍遥”。只有脚踏实地,“有一分力,尽一分力”,才是坚持斗争最有效又最具体的实际行动,也是对于早逝者的最好悼念。所以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了“一时特别愤激,事后却又悠悠然”的错误倾向。因为激烈得快,也平和的快,正是不少中国人常犯的毛病(甚至是一种“劣根性”)。在这里,再一次显示了鲁迅韧性战斗精神的光芒和实干苦干的求实态度。

最后,指出 “现在秉政的” 而其实即是昔日所谓“革命青年”,是不能指望他们干出一两件根本改变黑暗现实的事情的。因为他们正存在有愤激一时“事后却又悠悠然”的缺点。甚而至于他们就在制造新的黑暗,这就是告诫人们,黑暗还将继续下去,必须作出持久斗争的打算与安排。“愤激”不成,急躁也难于奏效,只能“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这才是最值得敬仰的。

由于鲁迅与曹靖华交往频繁,比较了解,亲近,故能以平直的语言,直抒胸臆。通览全信,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感情真挚;议论的语言,剀切简明,深刻隽永;叙述的语言,明白如话。总之,既析理又叙情,析理深叙情长,是这封信的独有风格和特点。

字数:1762
党秀臣

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359-3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