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读书忌》全文、注释和赏析
记得中国的医书中.常常记载着“食忌”,就是说,某两种食物同食,是于人有害,或者足以杀人的,例如葱与蜜,蟹与柿子,落花生与王瓜之类。但是否真实,却无从知道,因为我从未听见有人实验过。
读书也有“忌”,不过与“食忌”稍不同。这就是某一类书决不能和某一类书同看,否则两者中之一必被克杀,或者至少使读者反而发生愤怒。例如现在正在盛行提倡的明人小品,有些篇的确是空灵的。枕边厕上,车里舟中,这真是一种极好的消遣品。然而先要读者的心里空空洞洞,混混茫茫。假如曾经看过《明季稗史》,《痛史》,或者明末遗民的著作,那结果可就不同了,这两者一定要打起仗来,非打杀其一不止。我自以为因此很了解了那些憎恶明人小品的论者的心情。
这几天偶然看见一部屈大均的《翁山文外》,其中有一篇戊申 (即清康熙七年) 八月做的 《自代北入京记》。他的文笔,岂在中郎之下呢?可是很有些地方是极有重量的,抄几句在这里——
“……沿河行,或渡或否。往往见西夷毡帐,高低不一,所谓穹庐连属,如冈如阜者。男妇皆蒙古语;有卖干湿酪者,羊马者,牦皮者,卧两骆驼中者,坐奚车者,不鞍而骑者,三两而行,被戒衣,或红或黄,持小铁轮,念《金刚秽咒》者。其首顶一柳筐,以盛马粪及木炭者,则皆中华女子。皆盘头跣足,垢面,反被毛袄。人与牛羊相枕藉,腥臊之气,百余里不绝。……”
我想,如果看过这样的文章,想像过这样的情景,又没有完全忘记,那么,虽是中郎的 《广庄》或 《瓶史》,也断不能洗清积愤的,而且还要增加愤怒。因为这实在比中郎时代的他们互相标榜还要坏,他们还没有经历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明人小品,好的;语录体也不坏,但我看《明季稗史》之类和明末遗民的作品却实在还要好,现在也正到了标点,翻印的时候了: 给大家来清醒一下。
十一月二十五日。
【析】 此文首载于1934年11月29日 《中华日报》 的 《动向》 副刊上,后收入 《花边文学》 集中。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很快占领了我东三省和华北五省,并扬言要独霸中国。国民党对此不但不抵抗,反而提出了“安内始能攘外”的卖国口号,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军事“围剿”,并用反革命文化“围剿”与其配合。在这国难家亡的耻辱之下,一部分作家,如柔石、殷夫、胡也频等人,不畏国民党对文艺的各种反动“法令”,用他们的 “匕首”、“投枪” 同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呼唤熟睡着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战斗。可是,在这残酷的、你死我活的斗争面前,以林语堂、周作人为代表的“论语派”却大力提倡“闲情逸致”的小品文,引导读者脱离现实斗争,“使屠户的凶残化为一笑”。面对这种情况,鲁迅作此文对那些脱离现实的绅士文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文章的开篇,作者便以我国古代医书中的“食忌”之说——某两种食物同食于人有害,来引出 “读书忌”——某两类书同看,其中之一必被克杀,或至少使读者发生愤怒。
文章在第二节说明某两类书不能同看的原因。明人小品中虽然不乏艺术性强的优秀作品,但在这家破国亡的现实面前,消遣之作必将引起爱国之士的憎恶。人们期盼着具有战斗力的作品问世。
紧接着,作者借历史书籍的记载来说明国家亡了,其人民必将受凌辱、欺压,在别人的皮鞭下过牛羊不如的生活。警告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耻辱。
这篇文章在写作上主要体现了下面三个特点:
一是借古论今,旁征博引。鲁迅历来十分重视对历史遗产的研究,他强调读史“能够据过去以推知未来”。在这篇文章中,他信手拈来能够反映历史真实的《明季稗史》、《痛史》来说明,如果做官的争权夺利,不思朝政;作人民的不问国事,苟且偷生,那么必然会造成国将不国,任他人肆意烧杀抢掠的悲剧。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外族侵略的扬州、嘉定大屠杀,以此呼唤人们,在这国难当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军事和文化“围剿”的现实面前,不能观望,不应逃避现实。要以抗清英雄史可法和民族英雄郑成功为楷模,积极投入到反国民党,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洪流中去。鲁迅以大量篇幅来引用屈大均的历史记述,展现了一幅人民被奴役的牛羊不如的生活画面,以唤起人们的愤怒和爱国之情。以此来追问人们:当一个人面临被杀害的困境,他会有心去枕边厕上消遣吗?
文章的第二个特点是思路严谨、结构完整。全文共有五节,节节相生,环环相扣。从“食忌” 到 “读书忌”;从消遣到憎恶;从人与牛羊相枕藉到扬州大屠杀;从混混茫茫到大家清醒,文章的脉络清晰,逻辑性强,论辩有力,是鲁迅杂文的一篇佳作。
这篇文章的又一个特点是简洁含蓄、道理深刻。鲁迅从中国古典作品中吸收了许多优秀的东西,用语极其简洁。这篇杂文不足800字,其论点、论据、论证却十分完美,把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全部渗入进去了。在当时那种白色恐怖、言论迫压之下,鲁迅面临着极度的危险,用含蓄的笔墨,进行战斗。他这是“带了镣铐的进军”,是“带着枷锁的跳舞”。他以愤怒的心情批评那些“消闲” 的作家们。但他并没有忘记对那些 “消遣之作”艺术性的肯定,达到了以理服人的效果。作者在文中仅以“重量”一词,便概括了 《自代北入京记》的价值。
鲁迅坚持现实主义原则,主张作家要“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作者仅仅通过叙事和简短的议论,向人们展示了国破家亡的惨景,启示了如果让日本帝国主义横行下去,让国民党的阴谋继续下去,那么人们的生活将不如猪狗。这是无声的怒吼,是流泪的诉说!人们应该永远记住这历史的教训。
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705-706页.
-
鲁迅《做“杂文”也不易》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
-
鲁迅《娘儿们也不行》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
-
鲁迅《我的种痘》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
-
鲁迅《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
-
鲁迅《元题》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