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淡死的灰里……

2024-07-24 可可诗词网-探索诗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在淡死的灰里,
        可寻出当年的火焰,
        惟过去之萧条,
        不能给人以温暖之摸索。
        
        如海浪把我躯体载去,
        仅存留我的名字在你心里,
        切勿懊悔这丧失,
        我终将搁止于你住的海岸上。
        
        若忘却我的呼唤,
        你将无痛哭的种子,
        若忧闷堆满了四壁,
        可到我心里的隙地来。
        
        我欲稳睡在裸体的新月之旁,
        偏怕星儿如晨鸡般呼唤;
        我欲细语对你说爱,
        奈那R的喉音又使我舌儿生强。

        生命的悲剧和爱情,是李金发诗歌两大基本母题。在诗人看来,爱与悲伤是同时到来的,生命里最终的悲伤乃是爱。爱慰解悲伤,但又加重了悲伤,因为它本来就是悲伤的姐妹。除了在悲伤当中,不可能有那种深刻的爱……
        这首诗写的就是这种悲伤的爱。从诗的情感看,这似乎是写诗人一次失败的爱情。但对于一个真正纯洁的恋人来说,爱情的实现并不单单取决于结合与否,更重要的、衡量爱情质量更可靠的尺度,是爱的持久力,爱的无条件,爱的悲恸,爱的无望!它可以在灵魂深处与对方交谈,这种交谈是可以逾越一切障碍的,直到生命的终点。
        “在淡死的灰里,/可寻出当年的火焰,/惟过去之萧条,/不能给人温暖之摸索。”一开始,诗人就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凄苦的、绝望的情绪。虽然过去的恋情已经成为灰烬,但“我”仍然痴心地在死灰中寻找当年的“火焰”;那过去了的一切是如此悲恸和萧条,一点点温暖都不存在了。这是先从反面入手,为下面的忠贞和恒久的爱做铺垫。这是一个悲伤的前提,如何理解这个前提的意义呢?请听诗人的声音:
        “如海浪把我躯体载去,/仅存留我的名字在你心里,/切勿懊悔这丧失,/我终将搁止于你住的海岸上。”诗人将怀着一腔苦难无望的挚情度过生命的长途,即使死了,命运的浪头卷去“我”的躯体,但“我”的爱情却永远活着,它刻在你的心上。情人啊,不必为“我”的死而伤怀,你看, “我”不死的灵魂仍将深爱着你,永远陪伴在“你住的海岸上”!这就是李金发式的爱,那般热烈,那般感伤,那般恒久,那般无望。爱与意志在诗人笔下被结成一个稳定的系统,对生命的肯定,就在这感伤而永恒的情态里呈现出来了。一个现代人,一生中没有过这种苦难的坚贞的感情,那末,他将是不幸的!
        “若忘却我的呼唤,/你将无痛哭的种子,/若忧闷堆满了四壁,/可到我心里的隙地来。”诗人是那么痴情地关切着对方。他深爱着她,但又希望她不再知道这种苦难的感情。因为,诗人不愿将自己的忧伤传导给她,像一颗“痛哭的种子”那般生长在她心里。同时,又宁愿为她分担忧伤,告诉她,当苦难堆满了心灵的房间时,请到“我”心里来吧, “我”会为你熨平创伤的。多么纯洁、多么高尚的感情!爱的意义在这里被升华了,通向人类最古老的良知。最后,诗人展示了他矛盾苦闷的心情。想进还退、欲说还休的状态,正是一个对爱情负责、对爱情的圣洁毕生维护的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唉,让往事就在“淡死的灰里”沉睡吧,只要“我”的心里永远保存着“当年的火焰”就足够了!
        这首诗用了一连串意象作为无望爱情的“客观对应物”,使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爱的抽象意念,而是有血有肉的格外复杂的“这一个”爱本身。我相信,通过认真的细读,一般的读者一定不难把握李金发的诗。读这些诗,不是轻松的赏玩,而是伴着高级的智力活动。你付出的愈多,得到的也愈多。
今日更新
  • [2019-05-1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