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写生
在淡淡的夜海边
散布着黎明的船队
新油漆的尾灯上
巨大的露水在闪光
那些弯曲的锚链
多想被拉得笔直
铁锚想缩到一边
变成猛禽的利爪
摆脱了一卷绳索
少年才展开身体
他眯起细小的眼睛
开始向往天空
由于无限的自由
水鸟们疲倦不堪
它们把美丽的翅膀
像折扇一样收起
准备远行的大鹅
在笼子里发号施令
它们奉劝云朵
一定要坚持午睡
空气始终鲜美
帆樯在深深呼吸
渐渐滑落的影子
遮住了半个甲板
没有谁伸出手去
去拨开那层黄昏
深海像傍晚般沉默
充满了凉凉的暗示
那藻丝铺成的海床
也闪着华贵的光亮
长久俯卧的海胆
样子十分古怪
在这休息的灵魂
总缺少失眠的痛苦
甚至连呼吸的义务
也由潮汐履行
它们都不是少年
不会突然站起
但如果有船队驶过
也会梦见鸟群
这首诗给人的印象是神秘而又亲近的。这里没有象征意味,读者不必去体会它的微言大义;也不是在表现诗人对物象的错觉。这里的一切,是呈现式的,它力求准确,力求每一个平常的词语都挥发出它的力量。庞德说: “意象主义的要点,就是不把意象用于装饰。意象本身就是语言,意象是超越公式化了的语言的道。”这首诗的成功,就得利于将美从微小的、不加修饰的场景中提取出来,它仿佛没有发现什么,但又处处给人以“突然发现”的惊喜。如这些诗句,“在淡淡的夜海边/散布着黎明的船队/新油漆的尾灯上/巨大的露水在闪光”,如果只说在黎明的半明半晦时分,轮船的尾灯在闪光,这在诗中是意思不大的。诗人却以他细微的体察,凝眸于更细小的“新油漆”和“巨大的露水”,就使诗的呈现,达到了一种客观而新鲜的强度,一下子使读者逼近了美,那种极微小、极具体而又清晰的美。“那些弯曲的锚链/多想被拉得笔直/铁锚想缩到一边/变成猛禽的利爪”。这是一种主客体融而为一的直觉境界。当诗人望着锚链和铁锚时,在船和海浪的作用下,它们在伸展收缩着,诗人不是感到“像……”,而是感到它们“想……”,这不是修饰它们,而是诗人脑海里直接呈现的现实。这里的铁锚和锚链,本是一体的,但诗人将之分别呈献给我们,就缩短了我们的视线,变远观为凝视了。这种类似国画中的散点透视,使诗充满了鲜活而超诣的气象。让我们再接下来,“摆脱了一卷绳索/少年才展开身体/他眯起细小的眼睛/开始向往天空”。这里,诗人又是客观呈现式的,但这种客观恰恰构成了诱人深入的美感。“他眯起细小的眼睛/开始向往天空”,这句中“眯起细小的眼睛”,真是来得自然,但又不可替换,有一种天趣。如果你换成“眯起明亮的”或“深沉的、勇敢的”之类,此句就毫无意趣了,它们根本不能揭示什么。庞德就说过,像“充满和平的暗淡土地”一类手法,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另外,“眯起细小的眼睛”一句,也是诗人提炼出的微小的、不加修饰的场景,与上面的“新油漆的尾灯上/巨大的露水在闪光”都可谓神来之笔。下面还有“美丽的翅膀/像折扇一样收起”, “帆樯在深深呼吸/渐渐滑落的影子/遮住了半个甲板”,“深海像傍晚般沉默/充满了凉凉的暗示”,“长久俯卧的海胆/样子十分古怪”, “甚至连呼吸的义务/也由潮汐履行”等句,也都是微小的物象。诗人只是把它们不花气力地选择出来,却显得生动、硬朗、凝炼而精确。它们超出了客观,又不是主观,它们构成了只能在诗中出现的“世界3”。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大的。我们知道,像这种从微小的、不加修饰的场景中提炼诗的情况,我国古代也不乏优秀之作。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通篇皆是实写,但其韵味、其气格,又是充分主观性的。顾城就这样暗暗融化了传统诗的风神意态,以现代诗的“陌生”的形式,将之体现出来。对传统而言,是一种发展,对现代诗固有的表现技巧而言,又是一种扩大。
散布着黎明的船队
新油漆的尾灯上
巨大的露水在闪光
那些弯曲的锚链
多想被拉得笔直
铁锚想缩到一边
变成猛禽的利爪
摆脱了一卷绳索
少年才展开身体
他眯起细小的眼睛
开始向往天空
由于无限的自由
水鸟们疲倦不堪
它们把美丽的翅膀
像折扇一样收起
准备远行的大鹅
在笼子里发号施令
它们奉劝云朵
一定要坚持午睡
空气始终鲜美
帆樯在深深呼吸
渐渐滑落的影子
遮住了半个甲板
没有谁伸出手去
去拨开那层黄昏
深海像傍晚般沉默
充满了凉凉的暗示
那藻丝铺成的海床
也闪着华贵的光亮
长久俯卧的海胆
样子十分古怪
在这休息的灵魂
总缺少失眠的痛苦
甚至连呼吸的义务
也由潮汐履行
它们都不是少年
不会突然站起
但如果有船队驶过
也会梦见鸟群
这首诗给人的印象是神秘而又亲近的。这里没有象征意味,读者不必去体会它的微言大义;也不是在表现诗人对物象的错觉。这里的一切,是呈现式的,它力求准确,力求每一个平常的词语都挥发出它的力量。庞德说: “意象主义的要点,就是不把意象用于装饰。意象本身就是语言,意象是超越公式化了的语言的道。”这首诗的成功,就得利于将美从微小的、不加修饰的场景中提取出来,它仿佛没有发现什么,但又处处给人以“突然发现”的惊喜。如这些诗句,“在淡淡的夜海边/散布着黎明的船队/新油漆的尾灯上/巨大的露水在闪光”,如果只说在黎明的半明半晦时分,轮船的尾灯在闪光,这在诗中是意思不大的。诗人却以他细微的体察,凝眸于更细小的“新油漆”和“巨大的露水”,就使诗的呈现,达到了一种客观而新鲜的强度,一下子使读者逼近了美,那种极微小、极具体而又清晰的美。“那些弯曲的锚链/多想被拉得笔直/铁锚想缩到一边/变成猛禽的利爪”。这是一种主客体融而为一的直觉境界。当诗人望着锚链和铁锚时,在船和海浪的作用下,它们在伸展收缩着,诗人不是感到“像……”,而是感到它们“想……”,这不是修饰它们,而是诗人脑海里直接呈现的现实。这里的铁锚和锚链,本是一体的,但诗人将之分别呈献给我们,就缩短了我们的视线,变远观为凝视了。这种类似国画中的散点透视,使诗充满了鲜活而超诣的气象。让我们再接下来,“摆脱了一卷绳索/少年才展开身体/他眯起细小的眼睛/开始向往天空”。这里,诗人又是客观呈现式的,但这种客观恰恰构成了诱人深入的美感。“他眯起细小的眼睛/开始向往天空”,这句中“眯起细小的眼睛”,真是来得自然,但又不可替换,有一种天趣。如果你换成“眯起明亮的”或“深沉的、勇敢的”之类,此句就毫无意趣了,它们根本不能揭示什么。庞德就说过,像“充满和平的暗淡土地”一类手法,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另外,“眯起细小的眼睛”一句,也是诗人提炼出的微小的、不加修饰的场景,与上面的“新油漆的尾灯上/巨大的露水在闪光”都可谓神来之笔。下面还有“美丽的翅膀/像折扇一样收起”, “帆樯在深深呼吸/渐渐滑落的影子/遮住了半个甲板”,“深海像傍晚般沉默/充满了凉凉的暗示”,“长久俯卧的海胆/样子十分古怪”, “甚至连呼吸的义务/也由潮汐履行”等句,也都是微小的物象。诗人只是把它们不花气力地选择出来,却显得生动、硬朗、凝炼而精确。它们超出了客观,又不是主观,它们构成了只能在诗中出现的“世界3”。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大的。我们知道,像这种从微小的、不加修饰的场景中提炼诗的情况,我国古代也不乏优秀之作。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通篇皆是实写,但其韵味、其气格,又是充分主观性的。顾城就这样暗暗融化了传统诗的风神意态,以现代诗的“陌生”的形式,将之体现出来。对传统而言,是一种发展,对现代诗固有的表现技巧而言,又是一种扩大。
今日更新
-
工作着是美丽的
[2019-05-15]
-
想起一部捷克电影想不起片名
[2019-05-15]
-
有月亮和水和女儿的诗(组诗选章)
[2019-05-15]
-
燕
[2019-05-15]
-
声音
[2019-05-1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