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的献诗 献给黑夜的女儿

2019-05-15 可可诗词网-探索诗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上升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埋得很深
        
        草叉闪闪发亮,稻草堆在火上
        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
        谷仓中太黑暗,太寂静,太丰收
        也太荒凉,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
        从黄昏飞入黑夜
        黑夜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走在路上
        放声歌唱
        大风刮过山冈
        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海子是大地之子,他短暂的一生始终深深依恋着乡土中国。但与那些廉价的土地歌者不同,海子不是空洞地歌唱土地,颂赞农夫,写下一些陈旧的农耕庆典; 而是将大地作为生命的循环和灵魂的指称,“外界景色、土地景色和故乡景色,更主要是一种内心冲突、对话与和解”,是 “某种巨大的元素对我的召唤” (海子 《诗学: 一份提纲》)。
        《黑夜的献诗 献给黑夜的女儿》 就是一首抵达元素的诗篇。在这里,有几组彼此纠葛的意向: “黑夜——光明”; “大地——天空”; “丰收——荒凉”; “远方——这里”; “一无所有——给我安慰”。这些意向使诗章充满了张力,我们读着它,感受到一种复杂难辨的滋味。它是沉稳宽阔的,但又有内在的倾斜和速度; 它是果实累累的,但又蕴含着羸弱清寒的迟暮秋风; 它领受了地母的神恩,但心灵陡然袭来一阵空洞之感……我们究竟在读一首 “献诗”,还是在读一阕 “挽歌”?它究竟是在写土地,还是在写具体历史境遇中的心灵? 我想,现代乡土诗的巨大意蕴和魅力正体现在这里,它包容了如上杂陈的各义项,搅得我们的心智深深不安。那种和谐的土地颂歌时代结束了,“可怕的美已经诞生” (叶芝语),“献诗” 与 “挽歌” 已边界模糊。
        里尔克在 《杜伊诺哀歌 (附录)》 中说: “我们的使命就是把这个羸弱、短暂的大地深深地、痛苦地、充满激情地铭记在心,使它的本质在我们心中再一次 ‘不可见地’ 苏生。” 海子这首诗亦可如是观之。“大地的本质” 在这个欲望和利润统治一切的时代被深深遮蔽了,它不再是令人敬畏的地母。人类将自己巨大的努力和智慧倾泻到对它的疯狂掠夺上。为了利润和欲望,人类不惜天天使大地破碎流血,他们丧失了对土地慈护、恭谨、明智的感情,代之以贪婪、愚昧和残忍。海子对此深怀巨痛: “由于丧失了土地,这些现代的漂泊无依的灵魂必须寻找一种代替品——就是欲望,肤浅的欲望。大地本身恢宏的生命力只能用欲望来代替和指称,可见我们已经丧失了多少东西”(海子《诗学:一份提纲》)。这一切乃是“黑夜”、“荒凉”的隐喻基础。辽阔大地像慈母温暖的袋囊呵护和哺育了我们.但我们只知无耻地掏空它,殊不知我们是在自设世界的暗夜。“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上升”。空空的大地袋囊无言,它甚至不能发出叹息的悲音。在这万劫不复的所谓“现代化进军”中,诗人首先预感到了前程的危险,他要说出“欲望的陷阱”,唱出挽歌。大化流行,生生不息,诗人领悟到,一代代人类只不过是“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最终都是“留在地里的人,埋得很深”。
        但人作为万物的灵长,应有能力“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像海德格尔所言——人固然应充满劳绩,可人之为人,却秉有精神和灵性,使之在劳作中“仰望天空”,“此仰望穿越向上直抵天空,但是它仍然在下居于大地之上。此仰望跨于天空与大地之间”(海德格尔《诗·语言·思》)。海德格尔所言的“天空”,是基于天地人神的四重整体性关系,仰望天空是指对神性的渴望。海子部分吸收了海氏的框架,但又进行了创造性“误读”。在一个没有宗教感的种族,对“天空”的仰望不是基于神性,而是人性的高迈、纯洁,对精神与道义的护持、追慕。因此,诗人既坚定又迟疑地说出:“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在此,“天空”是一种精神维度,有这个维度存在,我们才得以澡雪精神,抑制无休止的粗鄙欲望,使“黑 暗的谷仓”变得澄明朗照,在丰收中看到人性的光芒,而不是“太黑暗,太寂静,……也太荒凉” 的 “阎王的眼睛”!
        经过如上彼此纠葛、渗透、互动的语义关系,经过如上精神维度的一再重临,整首诗达成了动态平衡。矛盾的五组意向开始互相吸收和转化,由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发展为 “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的天地同参之境,内心冲突终致 “达成对话与和解”。诗人那颗高贵而敏感的心暂时得以宁静、宽怀,他祈愿同类,不要仅知道 “取走了一年的收成”,还应保持对精神世界的瞩望,对大地的感恩: “走在路上/放声歌唱/大风刮过山冈/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这的确是一首意蕴复杂、情感深沉的大地献诗。它不是简单无谓的农耕庆典,而是地之子生命的象征、灵魂的隐喻——如果说大地是 “母亲” 的话,人类就是它的 “孩子”。但这些孩子曾如此不肖、如此贪婪、如此具有男性式的进攻和掠夺性格,因此,海子说此诗是“献给黑夜的女儿” 的。人类在海子的心目中,应是大地的 “女儿”,她是懂得羞愧、懂得慈爱、懂得敬畏,有一颗纯净敏感的心灵的大地之精华。她应有能力仰望天空,同时又谛听大地 “巨大元素” 的召唤,将精神高蹈与沉思默祷凝而为一。
今日更新
  • [2019-05-15]
今日推荐